别看利润小,可是销量大了,那就非常可观了。
别看老根叔没有正经的学过什么经济。可是攀枝花镇担任镇长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在一些经济知识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积累下来的。
有了这些经历的老根叔,担任香港市长自然每天也在琢磨如何提升香港的贸易地位。如何发展本地的经济,至于建造一个火柴厂对他来说也就说小事一桩了。
不过火柴厂也给了他一个启发,难民经济的确是一条不同寻常路,现在香港的就业竞争非常大,但是建设的步伐却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城市还在不断的扩大。一些原本的老移民已经不屑于干这些脏累活了。
现在大多数的岗位上都是新来的移民,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干这些。
要如何将难民经济发展到最大。对香港又有所帮助呢,老根叔思考了很久,才想到,难民们需要一个能吃饭的机会。
小型的手工作坊和外包也许可以将这些难民的剩余价值炸光,同时又能为企业的成本降低不少。
目前香港境内的企业主要以染布制衣为主,如果企业能将一部分的工作外包出去,然后由人组织这些难民进行工作,企业的成本相对降低了。
老根叔将自己的想法写成报告,交由香港本地的市政府官员进行讨论。
大家经过一番仔细的琢磨觉得,还别说这样做的确能给企业的成本降低不少。
最主要的是能将解决口岸外的难民问题,不会因为没有饭吃饿死或者发生哄抢等行为,老根叔相信只要有了工作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本分的。
他们并不会闹事,自己就是农民出身,这一点他非常相信。
所以老根叔对自己的这个方案非常有信心,虽然带有一些压榨他们的情节,但至少也给他们保住一条命不至于饿肚子。
只有活着才有希望,人没了什么都没有。
老根叔从心底还是希望能够帮助这些难民的,毕竟都是同胞,看着他们挨饿他自己心里也不会好受,一看到有人饿死就会想起自己那年饿的只能吃树皮。
每每想起这些,五十多岁的老根叔都是泪流满面。心情难以平复。
剩余价值的提出,也给国内的资本家提供了一个思路,原本只是想利用招募难民来工厂提供廉价劳动力资本家们门,突然发现了另一种缩减成本的方法,一方面感叹老根叔的脑袋好使,一方面也在感慨自己的迂腐。
这些难民虽然移民到澳洲来的钱需要企业先行垫付,是一笔很大成本,但是至少三年后也会全部还清,但对于一些流动资金并不大的企业来说那就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现在老根叔提出了剩余价值,那就可以将企业的一些工序完全外包出去,由人组织这些难民进行工作,然后统一收购回来出售。两相对比,成本价不但降低了钱还挣得多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一些中小型企业开始立马行动,估算自己的成本和可外包的工序进行统计,他们决定向老根叔学习,将剩余价值利用到最大,谁说难民们就完全没用了,这可是一笔非常不小的财富,既可以节约移民垫付金,又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第420章 张献忠南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原本应该发生的众多历史性大事件并没有因为穿越众的到来引起过多改变。
但因为穿越众而来引起的蝴蝶效应却是在不断的扩大,原本历史上并没有南下攻打广州打算的张献忠,却是因为两广这两年的富裕加上大量的士绅逃亡两广,而准备挥军南下,一举攻破广州城,然后来个全陈大搜扑。
两广的富裕引来了张献忠的垂涎,经过在湖北的一方搜刮,有了足够的军饷之后,再次招募了几万失地的农民补充加入到自己的军队之中。并且亲自率军南下,号称二十万大军。
战还没打张献忠的使者就到了广州,让沈犹龙乖乖的弃暗投明,否则等到大军一到就是他的末日。
深受皇恩的沈犹龙怎么可能因为短短几句话就投诚,更何况他是一位非常忠君的臣子,并不是那般忘恩负义的小人。
虽说此时张贼势大,可要攻破两广也是非常难的,就更别说攻入广州了,前方还有一大批军队挡着,后方还有澳洲人的支持,他真的没有什么可怕的就等着张献忠的到来。
别说号称二十万人,就是真有的有他也不怕,从澳洲够来的26磅火炮可不是吃素的,来一个便叫你一个皮开肉腚。
手里不但拥有一批澳式武器,底下还有一支随时可以投入战场的新军部队,要是这样还害怕的话。那他老沈就真的可以回家种田了。
张献忠的南下部队其实实际人数不到十五万,根据可靠的情报,能战斗的最多也就是五万人左右。至于其实那十万人基本上掺杂在队伍里冲人数的。
甭管这些人能不能打,首先这么多一来,要是心里素质不高的肯定立马就吓投降了,历史上的这种事情很多。
这基本上每到乱世,农民起义军领袖百试不厌的妙招,试图以人数的优势压倒对方,让对方屈服。这是一种心里战术,用兵法来说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是张献忠面对的是沈犹龙。这位主可是后来领导过乡民反清的,根本就不怕死的主,你来多少人也没用,即使你攻破了层次对他来说也不过是一死罢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