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对于整个大明是绝对没有兴趣的,但是两广就很难说了,毕竟这里和澳洲之间的产业牵扯太深了,距离香港近,而且最主要的问题是这里澳洲货输送大明市场的前沿阵地,这个地方对澳洲人来说非常重要。
郑芝龙之所以能做出这个判断的原因主要在于,澳洲近几个月在东南亚的军事动作可以说太大了,大的连他都觉得荷兰人不能忍了,可是荷兰人居然就这么忍了下来。
不过东南亚的局势有些复杂,郑芝龙不知道,英国人已经插手进来,这件事也就没有那么好处理了,现在荷兰人面对的不是一个澳洲,而是西班牙和英国三国势力的挤压,这里面以澳洲的势力最为强大,即使荷兰人在这一地区在怎么强大,但遇到澳洲人还是要差了一些,就说武器上也不是他们能比的。
老郑看的清楚吗,所以才会鲁王系开刀,当然李自成看的也是清楚知道南方残明势力互相攻伐,所以他才迂回像南撤退,只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老李会被村民误杀这事估计还是很有可能发生,另外张献忠还缩在蜀地静观其变,一旦各方打的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时候,很有可能这家伙就突然出兵了。
不敢对两广之地下手,对李自成和其他势力下手他还是敢的,更何况李自成还带着从京城收刮来的大量珍宝,这些东西可是用于招募士兵的资本,一旦能获得这些宝贝,张献忠也就可以扩充部队,逐鹿中原也不是没有可能。
此时李自成南下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对于他的南下有人喜有人忧,喜的人是看上了他所带珍宝,忧的人是感叹自己的部队不是他的对手。
所谓有喜就有忧,总有人会不喜欢,李自成虽然山海关内受到重创,在加上在河南等地的多场奋战,人数已经不足十万,但这几万人却都是实打实的战斗部队,是他的精锐所在,不像是以前几十万人里就有二十几万是滥竽充数吓唬对方的,所以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还是很可观的。
第492章 进逼徐州
后金入关后,先是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随后在一干汉臣谋士的出谋划策下,来了一招收服民心的举措,对煤山上吊自杀的崇祯以及被李自成杀死的皇亲国戚等发丧。
这么做至少给人一个信号,就是后金对于大明皇帝是心存敬意的,自己也并不是化外蛮人也是懂得礼教的。
收服民心是关键的一步,接下来就是多尔衮宣告要为崇祯皇帝报仇,用李自成的人头来祭奠先皇,说的很是感天动地,好像死去的崇祯就是他亲爹一般,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收服民心,一统中原的举措罢了。
多尔衮会那么好心,要说崇祯的死完全怪人家李自成也说不过去,要不是你们后金在后面托后退,山海关的关宁军也不能不会一直驻扎在那里,只要他们调回来参战,整个局势就会改变,不说完全消灭李自成的贼军,但重创是绝对的。
就因为后金的不断扣关,使得崇祯放弃了调军前来参战,最终导致了他自己上吊煤山的悲剧。
稳定了京城局势的后金,自然是要像南方扩张的,不过目前北方还未统一,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消灭北方的所有残明势力。
原本多尔衮等后金贵族对于统治中原的野心并不是那么大,但在一干汉臣谋士的挑动下,让他们对统一中原更加有了信心。
看吧,南方的那些朱明王爷们还在为谁是正统争斗的你死我活,而北方的后金八旗兵已经开始了统一之战。
其中以阿济格和吴三桂的军队为主力,他们的目标是一面追究李自成一面收服其余未投诚的城池,这一路下来到是没有打什么硬仗,追击的李自成屁股后面一路跑也没有追到,这李自成的部队逃跑到是挺快的。主要他们走的都是山区,以骑兵为主力的后金军队也就发挥不了他们长项。
追不上但是其他城池还是要收复的,后金贵族现在对于一统中原已经非常有信心侯门娇,神医庶妃。只要南方的朱明王爷们继续作死,后金就有可能一统天下。至于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就更别提有什么可以惧怕的了。
阿济格带领的部队是两白旗的主力,这支部队长年跟随多尔衮征战,在加上所配备的武器里26磅火炮的数量最多,所以一路下来几乎没有出动什么力量就收服了不少城市。
吴三桂现在虽然已经投靠了后金,但对于他的信任却是没有放松警惕的,毕竟双方可是有过不愉快的前科,所以在统军方面多尔衮没有让其独自领着关宁军征战,这个时期也是考察的时候。看看他是否真的诚信归降,如果诚心的归降那一切都好说,要是不诚新,多尔衮也会让其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聪明的吴三桂自然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不说别的,就说他现在这情况要是离开了后金,很有可能就会遭受到以前那些同僚的攻击吗,在一个他的手下也不允许他这个时候归顺大明,南方小朝廷可给不了他们多少好处。后金给予他们的好处的确是够大的。
利益面前谁都经不起诱惑,更何况是这些长年生活在苦寒边关的军士,他们对财富对名利需求打过一切。
阿济格的大军追着李自成一路南下。在河南与之一战之后,李自成败退下来的部队选择了进入山林,有效的避开了后金骑兵的优势,虽然山林人烟稀少路况不好,但至少可以保存住实力,这是农民军惯用一种经典战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