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压制剥夺权力,就必须按兵不动,但个旗主不会让按兵不动,他们想要南下的心情非常迫在眉睫怎么可能让。
于是一场针对多尔衮兄弟的议论开始了,朝堂之上几乎有一半的大臣们支持南下,快战快决拿下江南一举统一江山。
而且提出的的理由非常充分,南京朝廷与两广军对抗遭遇到损兵折将,这个时候不出兵什么时候出兵,于是各方要求出兵。
多尔衮怎么解释都没用,这些人就是铁了心要出动,即使他说自己正在与南京朝廷商量暂时议和也没用。
无法说服这些人,多尔衮只好甩着袖子走了,也懒得理会这些穷疯了的家伙。
于是乎这些家伙开始发动了更大攻势,在军队内部散发谣言,说多尔衮的两白旗想要抢占功劳。
这谣言虽然听上去好假,但大头兵就是信,越是好假的东西,他们越是非常相信,于是这些统兵的将领与士兵坐不住了,纷纷要求出兵。
眼看这情形不对,老多知道,要是在不拿出决定来说不定这些人就会对自己的两白旗进行围攻了。
这种事情也是存在过的,于是多尔衮一气之下决定,你们既然要去,那就让你们去好了,等到碰的一鼻子灰的时候在好好收拾你们这群家伙。
于是满清历史上的第二次南下统一作战开始了,满清的加上八旗主力,以及汉军辅助兵,集结了五十万人竹准备渡江。
第528章 大逃亡
满清五十万大军集结江阴的消息不胫而走,对于即将南下攻打南京的满清军队,权贵和百姓都陷入到了一场恐慌之中好,这一次满清集结如此多的军队,势必是要南下。
与前一次多尔衮的隔江对峙不同,当时对方的人数最多也就是二十万人,依靠南京朝廷的兵力对比,其实还是能应付的了,至少他们号称拥有八十万军队,不过实际人数也就二十几万人。
加上战斗不行,这二十万人能够打仗的有五万人就非常不错了,只是经过韶关一战,损失的兵力达到了近两万人,加上被俘虏了一万多人,后来又失踪了万人,这个时候南京朝廷的军队人数勉强能够凑齐十五万人。
可是这十五万人要面对五十万人的进攻,显然是不可能的,士绅大族们已经开始动身了,特别是南京城里的官宦人家最先开始动身,都知道朝廷的军队是什么尿性,所以不这些人至少要给自己找一条后路。
不找后路不行啊,几万人被人家几千人打的满地找牙,最后还被俘虏这么多人,你说这样的军队能够抵抗住满清大军的进攻。
满清大军的威名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杀人如麻的鞑子们可不管你们是文人还是墨客,只要他们觉得你该死就得死。
此时虽然满清的军队还在集结,但南京城以及周边长江沿岸的百姓却是开始行动了起来。
纷纷拿出自己钱粮,带着一家老小朝着更南的方向逃,往南逃能够给他们安全感的地方估计也就是两广了。
两广的军队威名在百姓当中已经是家喻户晓,甚至只要提到,都会不自觉的夸一个赞。
在大多数人看来,也只有两广的新军能保护他们。收复北方失地也只能靠他们。
所以很多有门路或者是哟亲朋好友的,都开始了朝广州进发。
队伍连绵不绝,十几公里的逃难队伍奔走在南下的官道上。官府有心阻拦,但恐发生民变也只好任其由之了。
福王大胖子此时想死的心都有了。当然他也只是想想,真的要让他去死,他可舍不得,只是后悔当了这个什么皇帝,坐上了龙椅,在看看桂王和鲁王等都没啥事,自己的势力看似强大,其实不然战武主宰。最弱的就属于自己,所以他有些羡慕其他几人。
现在人还没打来就开始人心惶惶了,真要是打来了还得了,那不是人都要逃跑光了,最近几天居然还有官员请求告老还乡,这不是明摆着想要逃跑。
要不是下了死命令估计这会儿人都得走光,其实他自己也想走,只是碍于面子又受制于身份特殊只能待在这里。
从收到满清军队即将南下开始,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策百姓都陷入到了恐慌之中,所有能走的几乎都走了。这场逃往是南明历史上最大一次人口迁徙。
从两广以及福州一代的难民收容营来看,总数达到了百万次,甚至这个总数还在增加。
随着人口的增加。也给两广带来了空前巨大的压力,光是每天消耗掉的粮食就非常巨大,面对这么巨大的粮食消耗,可以说沈犹龙根本负担不起。
不得已只好再次求助上了澳洲人,只有澳洲人才能帮助他解决这些人口,这些人全都以聚集在广州等地为主。
对于那些士绅们来还好说,可是对于其他的普通人就有些难办了。
普通人几乎以平民百姓为主,没有多少钱,只能靠领救济过日。而士绅地主阶层则可以投靠亲朋好友,甚至是拿出自己的钱财进行购买。
对于求助的沈犹龙澳洲政府也是陷入到了一场难题之中。,马六甲以及大员岛的先期开发人员每次移民的人数都在以两千人一次增加。不完全统计,马六甲光是最近几个月的移民人数总和就达到了十万人。
这么巨大的人口迁徙,是需要相当大一部分粮食和经费作为基础的,澳洲本土的粮食供应本土各城市还不够,这些海外城市的供应完全依靠从吕宋以及暹罗购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