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会不会出兵,那是两码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现在郑家是不会出兵的,郑芝龙已经像沈犹龙递交了联盟条约,就看老沈是否给力一点答应。
如果双方一旦缔结成同盟。那么很有可能对南京朝廷照常重大的影响,同时对鲁王政权的威胁也会相当大。所以鲁王率先表态的原因无非就是要拉上一个盟友。
有了盟友的鲁王至少在明面上不会那么势单力薄,在所有的势力之中。他是最弱的一方,而且他的兵员战斗力甚至还不如南京的福王。
鲁王的心里其实很受伤,满清似乎对他并没有什么兴趣,而且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味道,根本都不来打他。
不管怎么样,暂时明面的南明双方势力已经形成了联盟,沈犹龙虽然没有直接答应与郑芝龙的合作,但基本上也已经处于默认的状态下,双方在边境的交界处兵力明显有所减缓。
这位老郑提兵北上防御留出了大部分的空间,同时也为沈犹龙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提供了足够可调动的兵员。
就在两天前,张天文再次面见了沈犹龙,告诉他两广必须发展,要扩大地盘,老这样下去不行的,只守着两广这一亩三分地是很难做大,不如趁着现在这个机会以保护百姓为民进入南京朝廷的控制的地界。
虽然这么做,有些不道德,趁火打劫的意思,但也不的不说是一次机会,福王先攻打了两广,现在军事介入他的地盘也没什么好说。
在一个就是两广的新军一旦进入江西湖南等地,也可以减少这一区域的人口继续往两广流入,也是减少人口流入的一个方法之一。
这边豪格的大军还在集结,两广的三千新军却是不动声色的已经开进了赣州府,并且站还没打,赣州府伊就开城门表示愿意接受桂王领导。
这让南京朝廷的官员是又气又恨,但是也没有办法,人家距离两广近,这个时候又不可能分兵前往,只好任由其投诚,只是发了檄文对桂王的这种做法表示不服气,甚至谴责。
谴责的语句到是用的犀利,什么不顾大局,只顾小家之类的,还别说人家这帮嘴炮在这一方面还是非常厉害的,读书人其他的可以不厉害,但是用文章来骂人那是绝对一等一,当然被接收的地区百姓自然是对此表示热烈欢迎,现在都知道跟着两广才有出路。
第530章 李自成的大义
李自成这个人要说大义,其实还是有些的,但就是觉悟太低了,有时候脑子转不过湾来,从明末的历史上来看,这个家伙怎么说都是拿着一张好牌的人,可就是拿着一张好牌的人,最后却是玩脱了,沦落到了山里去做山贼。
现在人家张献忠都瞧不上他,别说自己搞革命工作的额,特么的,玩的这样惨,真是羞与此厮为伍,当然张献忠明面上是没有这么说的,但是背地里喝醉了酒可没少说李自成这家伙的坏话。
即使这话传到了李自成的耳朵里,其实他也拿人家没有办法,说真的他现在比别人的确混的惨,连坐城池都没有,带着几万人在山区搞开垦扩荒,就这样的还能打天下。
别人嘲笑老李这家伙就是脑残片吃多了才会最终这样的下场,你说你手底下有几万人,不去攻打下几座小县城下来慢慢发展,跑去山里种地,那不是脑子有病吗!
但是老李可不这么想,大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意思。
老李在山里一边种地一边练军就是为了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重新问鼎天下的机会,但是眼下满清南下这样的大事,作为一个有心要问鼎天下的人,怎么可能不去过问,于是从太行山边缘发出了李自成的声音。
李自成表示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作为一名大明的百姓怎么能不出力呢,只要福王愿意吩咐一声便是,他直接带着兵出太行山与满清作战。
这说的到是比唱的好听,只是是否真的能做到就不知道了,而且老李这个人信用问题不是那么让人信服啊,很多人表示信他说的就有鬼了。
于是乎一股讨论开始了。不亚于后世的某个汉奸突然高喊口号要抗日,老李是谁啊,明末农民军起义的扛把子。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可以说实属不易,而且人家一路走来也是用军功累积而来的。在一个老李是有大志向的人。
这人什么都好,坏就坏在和吴三桂打了一战,要说吴三桂之所以放满清入关也和他有和很大的关系,民间多传言是因为他与老吴争抢女人。
但实际上是李自成将吴三桂的家人杀了,这等仇恨怎么可能解得开,所以他们之间必然是死敌。
现在这个家伙说要对抗满清很多人不信的,毕竟这个家伙在京城可是没啥干杀人抢劫的事情,他能改好传媒大王。不可能吧,虽说前几次出兵这家伙的确有了大改变。
南京朝廷此时对李自成的态度有些改观,毕竟大军压境,如果能够得到李自成的支持也算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只是老李是否能真心实意就很难说了。
毕竟这个家伙可是坐过龙椅的人,能够放下对皇位的**,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要是真的放下,早就隐没于山野不出来了,现在出来明显是另有所图。
果然李自成没有想的那么简单,这个家伙拍了提出要求了。可以与南京朝廷一起抵抗满清,但是必须各自统领各自的部队,同时还将一份地图拿出。指着一大块地盘说,要福王将这里作为封地封给他,同时还要他为楚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