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豪格根本脱身不了,郑芝龙这家伙精明的很,采取了不间断的偷袭家追击,只要你一走马上撵着你屁股后面就来了,你抵抗,他就马上撤回了城里。
泉州城已经成为了一座非常坚固的堡垒,根本打不下,豪格似乎也看出了这一点,想要寻找到新的突破点,或者说先去攻打浙江的鲁王,那里的兵力没有郑家军那么强悍,到时候在回兵也不迟。
只是他和多尔衮的想法都很好,但是人家澳洲人不傻,根本就不让他们的计划得逞,想要计划实行下去很难。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吴三桂的异心更重,想要占据一块地盘下来,静观后事的心里更加浓烈了起来,于是他的部队走一天休三天,按照这个速度去攻打巴蜀恐怕到明年也打不下。
第642章 雨后春笋的反抗者
如果说满清攻打南方持久不下,没能在短时间内一统南方的话,那北方的统一来说基本上就没有受到什么真正的阻碍,只要是八旗兵一到,城头上立马就竖起了投降大旗。
这个和南方形成了鲜明对比,恐怕和北方遭受了李自成攻打的关系也很大的原因。北方各城池改换旗帜的时间非常快,也许今天还是满清明天就是大明。
李自成撤走后,留在大别山深处的根据地并没有作废,很快被澳洲人利用了起来,澳洲人与沈犹龙商量,应该派出一些专业的军事人员进入这里在这发展出一支反抗力量。
其实就是学习李自成的打游击战,从李自成的游击战来看,还是很成功的,这个家伙也不知道从哪里学来了一套这样的理论,不过说起打游戏和澳洲人比起来肯定是比不了的。
穿越众里看过地道战游击战,铁道游击队等众多影视作品的不少,他们随便说出几个经典的作战案例就能成为这个时代最为经典的学习知识。
如果不是澳洲人答应李自成,支持他在中南这片土地上立国,说不定多年后这家伙还真的能依靠着这里的地形发展出一片不小的势力出来。
两广与澳洲接收了大别山深处李自成留下的家当,其实值钱的东西已经基本没有,除了一些茅草屋之外就没有什么家当。
根据澳洲人的提议,应该马上在这里周边建立游击队,招募人员加入大家平时不做战的时候就回家务农,时不时的出去打个满清秋风,给他们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这样的作战方式虽然有些小心谨慎的味道,但还是让部分接收了澳洲教官培训的两广军官非常有信心在这里建立起一块根据地。他们初到这里就受到了很多人欢迎。
因为早期已经有了李自成的宣传,他宣传着满清罪行,所以在这里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有了群众基础要做事那就非常容易多了。
所以大家对于在大别山建立根据地有信心,向他们一样的根据地在北方的大地上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这些人从来不正面与满清的军队作战温柔了时光。他们习惯搞偷袭,每次的偷袭时间不确定。经常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这一出现就会让你损失惨重。
没有经历反游击战训练的满清遇到这样的对手自然是没法子了,毕竟人家等你来了马上就人影都没了,你想找他们麻烦,先找到人在说吧。
提出游击战理论的是冯自海,这位潜伏在满清身边海外特勤局二局局长,他知道如果单单依靠澳洲的支持和两广单独方面的抵抗是没有什么用的。
毕竟满清已经拿下了大部分的大明江山。所有物力和人力上已经占据了优势,这个优势可以说不是两广目前能比的。
两广的新军战斗力是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打游击就不同了,打游击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士兵可以战争中得到训练,基本上不用训练那么久就能上战场。
这个从后世的影视作品里也是能够看出来的,后世游击队员基本上招募的要不是农民,要么就是一些有特别技能的人员,对于要求不是那么高,但是他们往往创造的战斗价值是非常高的。
利用自身的优势去对付敌人的弱项。并且从而帮助主力部队赢得作战的时间,这是游击队的最重要的任务。
冯自海首先提出的游击战赢得了军方的支持,虽然国土安全部和军方不是一个系统。但是据说陈军和王铁锤都有意想要挖走他,只要他过来,先给中校团长的官职,以后在慢慢升。
他们看中的是冯自海这家伙对游击战的分析以及理论知识过厚,据这家伙自己说,他其实并没有研读过什么书籍就是看电视剧看来的,然后瞎琢磨就弄出了那冯氏游击理论。
这本书现在已经被陆军士官学校收集到了学生必读的教材之中,并且国内的那些人也在研究他这本书。
如果只是简单写了一本书还不算什么,关键是这个家伙用这本书在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上开了花。建立起了数百只的反抗队伍,这些队伍最小的有几十人。最多的有几百人,他们的作战的理论知识都是来自于这本书。
所以冯自海这家伙已经快被尊奉为游击战的宗师了。当然目前还没有人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毕竟冯自海的身份敏感,一旦被满清发现他的危险就大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冯自海也没急着说这是自己写的,但是穿越众内部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特别是陆军士官学校的那群老师更是将这本书拿来重点研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