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半晌,罗大纲突然问道:“你是受谁人之命前来?”
张国梁向西北方向猛一拱手:“安徽按察使兼庐州团练使李鸿章 李大人!”
“李鸿章 ?”罗大纲喃喃自语:“这人我听说过,三十来多岁,自办团练长期在皖中北与豫南和我太平军及捻军作战,并无显要之处,你张国梁好歹也是总兵,怎会为此人效命?他一个区区按察使,又能有多大职权,能给你什么官?”
“诶~~”张国梁猛一挥手,不以为然道:“大纲兄弟,你认为如今的大清还是当初的大清吗?叶名琛以洋人为靠山,聚十三行反清,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气候,上游曾帅,挟雄兵十余万,自成一方诸候,另有西北白帽蠢蠢欲动,新疆暗流潜伏,捻军据皖北,因此我敢断言,即使短毛被最终扑灭,大清朝也不可能回到过去了,天下或将重现汉末群雄争霸之局,况且短毛岂是轻易可灭?
李大人目前名虽不显,但我观此人,深谋远虑,胸有韬略,未来必为一代人杰,正如曾帅,谁能料到几年前的一名地方团练,竟能一跃成为拥兵十余万的大帅呢?历史上的大变局,大时代,哪一个不是英雄辈出之时?
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啊,李大人正是用人之时,你我兄弟前去效命,日后又岂会亏待我等?”
第五三二章 局面失控
虽然张国梁自信满满,仿佛李鸿章 未来必然是个大人物似的,不过罗大纲自恃位高权重,投靠一个名不见经传之辈,总是不大舒服,不由问道:“李大人为何不来?”
张国梁现出了恭敬之色,望向西北方向道:“李大人亲赴亳州去招降张乐行,听说你我二人相熟,故委托我前来劝说大纲兄弟。”
罗大纲顿时浑身一震,亳州是什么地方?是捻军的老巢,而李鸿章 组织的团练与捻军作战多年,双方理该结下了解不开的仇怨,可是李鸿章 竟然敢去亳州,这份胆魄心胸,让他禁不住的暗生钦佩。
张国梁又自顾自道:“李大人今年虽只三十多,不过短毛首领王枫也才二十出头,这世上之事,谁能说的清呢。”
是啊,当初王枫刚入太平军时,曾请命随罗大纲攻打镇江,但罗大纲看不起他,拒绝了,那时的罗大纲是真不把王枫当盘菜,然而几年过去,生死竟掌握在了王枫手里,世事之无常,的确难以道明。
“好!”罗大纲不再犹豫,点点头道:“你随我升帐,立刻召集众将宣布此事。”说完,快步向外走去。
张国梁感觉有点不妥,按理说,改弦易帜这么大的事,首先应该通知心腹爱将,统一思想,然后一圈圈向外通知,并清除掉与自己不是一条心的异己份子,再注意保密,如此方可万无一失。哪有人如罗大纲这样直接升帐宣布?
他是自信对部下有绝对的控制权,还是一如往昔的莽撞?可这时也容不得张国梁细想,只能相信罗大纲一回。紧紧跟了上前。
在罗大纲的召集下,镇江府衙门内,众将陆续到来,说实话,太平天国分崩离析,自己又困守孤城动弹不得,没有谁再有与民盟军对抗的信心了。偏偏罗大纲舍不得交权,让所有人都陪他过这种不死不活的日子。军中的很多将领已经暗中生出了不满。
“罗将军召集我们,肯定要向民盟军出降了吧?”一名将领忍不住道。
“早该如此,民盟军席卷天下势在必行,连东王部众与翼王都被收编。我们还坚持什么?好在罗将军想通了,为时不晚啊!”又一名将领跟着道。
“罗将军来了!”随着猜测,突然冒出一声惊呼,罗大纲从后殿出现,可是身边跟着的那位却让某些人现出了似曾相识之色。
“这....这不是张国梁吗?罗将军,您怎会与张国梁在一起?”副将吴如孝立刻问道。
“咳咳~~”罗大纲大马金刀的坐上虎皮椅,清咳两声:“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江南大营帮办军务、总兵官张国梁大人,想必各位都清楚。我们与民盟军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是我顾全大局,曾派如孝去为大伙儿向民盟军讨条生路。结果却是被拒绝了,既然民盟军不愿意给我们活路,那我们只能投靠朝庭,张大人今日来此,便是向我军表达朝庭的善意,现在请张大人说两句。”
张国梁向四周拱了拱手。正要开口,吴如孝已喝止道:“且慢。罗将军,我等以反清为宗旨,怎可向清妖投降?”
罗大纲冷眼一扫,不悦道:“不降朝庭,莫非还有别的活路?如孝你休要多言,再有下次,定斩不饶。”
吴孝如满脸通红,目中喷射出了强烈的不满,众将的眼神也是越来越冰冷,一股怨愤之气渐渐弥荡开来!
什么叫没有活路?投降民盟军又怎会没有活路?罗大纲这一支,与杨秀清韦昌辉都没有太大的渊源,地位类似于苏三娘、李开芳、林凤祥等人,不属于诸王的嫡系部队,但战斗力绝对不弱,是旁系中的精锐部队。
前几人率部投了民盟军,有才能的按才录用,按战功晋升,才能平庸者最起码也丰衣足食,与太平军中任用私人,食不裹腹相比,这有什么不好?
除了当权者,大部分人都向往一个公平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哪怕混得不如人,那也心服口服,他们不相信民盟军会不接纳自己,也不相信在民盟军中会不如前几支投靠过去的部队,民盟军按功晋升相对公平,就这一点还是很得军心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