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天授二年九月及十月条。
[18]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圣历元年八月条。
[19]张氏兄弟向吉顼讨教事,见两《唐书》之吉顼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圣历元年二月条,记录颇为详实。向狄仁杰讨教事,见《新唐书·狄仁杰传》,但《资治通鉴》不予采信。
[20]见两《唐书》之吉顼传,其说与《资治通鉴》不同。
[21]见《旧唐书·吉顼传》所引睿宗语。雷家骥《武则天传》也持此论。
[22]以上见两《唐书》之吉顼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六久视元年正月条。
[23]请参看胡戟《武则天本传》。
[24]从麟德元年(664)与高宗皇帝并称二圣同时临朝,到神功元年(697)再次起用狄仁杰,武则天实际执政三十三年,本人则高龄七十三岁。之前可以相提并论的只有汉武帝。
[25]两《唐书》之狄仁杰传都发现和指出了狄仁杰与李昭德等人的不同,那就是“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又,狄仁杰籍贯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武则天籍贯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两人是并州老乡。狄仁杰生于公元630年,武则天生于公元625年,是同龄人。
[26]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圣历元年二月条。
[27]关于本段史实,正史和野史众说纷纭,尤以《狄梁公传》所记富有戏剧性,以至于《资治通鉴》简略到只有一句话,并在《考异》中长篇大论予以辨证。本书兼采诸传,而以逻辑与常情常理综述之。
狄仁杰不仅为武周重臣,在朝野举足轻重,后世更成为一代名相。宋范仲淹为其撰写的《唐狄梁公碑》也成为历代热门碑文,书家如黄庭坚、赵孟等都曾书此碑,这里选录的是赵孟作品。该碑文极言狄仁杰的丰功伟绩,反映了历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向往。
女皇谢幕
八月的洛阳秋高气爽,女皇和国老心情很好。
两位老人闲庭信步,武则天却看似不经意地问起了前不久刚刚去世的宰相娄师德。这是一个脾气好得被李昭德骂作乡巴佬都不生气的人,狄仁杰不大看得起他。
看不起也并非没有原因。据说,娄师德的弟弟曾经向哥哥请教为官之道,得到的建议竟然是“唾面自干”。他的解释是:别人把口水吐到你脸上,你不生气,自己去擦,就算有涵养吗?不,这只会更加惹怒对方。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擦都不擦,让风吹干。风,总是会把什么都吹干的。[28]
如此没有骨头的人也值得尊敬?狄仁杰不认为。所以当女皇问他娄师德算不算贤人时,他的回答是不知道。
武则天微微一笑。
又问:那么,他有没有识别人才的鉴赏力呢?
狄仁杰答:臣也没有发现。
女皇却说:朕知道国老,正是娄师德的推荐。
狄仁杰这才知道天外有天。[29]
女皇却要求狄仁杰推荐人才。的确,之前连续不断的宫廷斗争留下了大量空白急需填补,能够担任宰相的更是凤毛麟角。于是她说:国老,朕需要一条好汉,有吗?
狄仁杰问:陛下用来做什么?
武则天答:出将入相。
狄仁杰说:那就只有张柬之。这个人虽然年纪大,却是真正的宰相之材。而且长期不被重用,一定感恩效力。
武则天点点头。过了几天,又向狄仁杰要人。
狄仁杰说:臣已经推荐了张柬之。
武则天说:朕已经让他当洛州司马了。
狄仁杰说:臣推荐的职位是宰相。[30]
结果,张柬之终于拜相,只不过是在狄仁杰去世整整四年之后。因此,狄仁杰的本意并非要埋下地雷,尽管后来发动政变逼女皇逊位的主谋,确实是年过八十的张柬之。[31]
惹出是非的却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看完下页的年表就会明白,在武承嗣和狄仁杰等人相继退场后,这两个陪女皇陛下寻欢作乐的小伙伴,已经变成帝国的风暴中心。
◎张氏兄弟与有关事件年表
年份 年号 月份 事件
697 神功元年 年初 张氏兄弟成为女皇男宠
闰十月 狄仁杰重新担任宰相
698 圣历元年 二月 吉顼劝张氏兄弟参与建储之事 三月 李显被秘密接回神都
八月 武承嗣卒
九月 李旦逊位,李显立为太子
699 圣历二年 七月 李武两家子弟盟誓
久视元年 正月 吉顼被贬出京
700 久视元年 九月 狄仁杰卒
701 大足元年 九月 李显子女因得罪张氏兄弟被杀 702 长安二年 八月 李显及弟妹请封张昌宗为王 703 长安三年 九月 张氏兄弟制造魏元忠谋反案 704 长安四年 七月 张氏兄弟腐败案发,被赦免 九月 张柬之拜相
十二月 张氏兄弟再次成为被告并被包庇
705 神龙元年 正月 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杀张氏兄弟,李显即大周皇帝位 二月 李显宣布恢复大唐国号
十一月 武则天卒[32]
很难界定围绕张氏兄弟的一系列事件,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斗争。但可以肯定,他俩的权势之大和民愤之大,都到了令人瞠目的程度。邵王李重润、永泰郡主李仙蕙和她的丈夫魏王武延基只不过私下议论了一下,居然就死于非命。至于是女皇下令杖杀,还是他们的家长缢杀,不详。[33]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