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士兵们已经在这个战场上熬了整整20天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里,那些无法适应的士兵早早就被残酷的战斗淘汰,战死在了这里的某一处废墟的角落里。剩下的人已经习惯了周围的一切,就和德军一样,他们现在能征善战,几乎从不犯错。
抓紧时间,德军在一个隐蔽的低矮地方,反其道而行布置了简易的机枪阵地,预留了离开的散兵壕之后,大部分步兵都散落在建筑物周围,在制高点上留下了放哨用的斥候。一个立体的防御阵地就这么完成了,安静的等待着苏联人可能出现的反扑。
和另一个时空中的历史不太一样,德军在这一次斯大林格勒巷战中打得更有章法,屈希勒尔手中的n集团军明显要比当年的保卢斯手里的第6集团军更适合打巷战阿卡多手中的德军比起希特勒手里的德军要强大出太多,所以现在屈希勒尔游刃有余,而保卢斯则是顾此失彼。
屈希勒尔将斯大林格勒勾勒出了几十个小方格,他将这些地区全部绘制在地图上,挨着前线的方格用红色代表危险区域;隔着红色格子的区域用蓝色表示有可能被苏军渗透;已经占领了5天以上,没有出现苏军的地区用绿色这些格子相对安全。
红色和蓝色的格子里德军用重兵组织起几层防御圈,确保苏军无法渗透到绿色的格子里让德军背后开花。然后在绿色的格子里,德军用特种部队反复梳理,确保这些地区的绝对安全。
这套打法让德军推进的非常缓慢,但是几乎是一步一个脚印,至今都没有苏军夺回过绿色的格子,就是屈希勒尔战术成功的证明。按照这套战术坚定的执行下去,屈希勒尔只需要3个月的时间,就能把苏联人赶出斯大林格勒,这却是罗科索夫斯基不想看见的结果。
“显而易见。”屈希勒尔在自己处于斯大林格勒郊外的指挥部内,开口对自己的手下说道:“我的对手罗科索夫斯基是不会如此心甘情愿的走向失败的,我等着他的反击,这反击一定会出现的。”
他不知道的是,现在他所在的这个看上去不错的地下掩体指挥部,其实在两个月前,还是罗科索夫斯基的前线指挥部,在这里罗科索夫斯基亲自指挥了铁路桥争夺战,结果那场战役德军最终不可思议的夺取了铁路桥,罗科索夫斯基只能败走。
“空军方面传来的报告,他们对伏尔加河两岸航线的轰炸效果非常不好,飞行员们没有受过对海面目标的攻击训练,投弹的准确度非常低,这也导致苏联人轻松就完成了八成的人员物资运输。”参谋长对屈希勒尔无奈的说道:“他们说,这些天至少有3个师的苏联部队,利用伏尔加河航线进入了斯大林格勒。”
☆、883只能这么办了
屈希勒尔看了一眼自己的参谋长,笑了起来。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拿起了一份文件,递给了自己的老搭档,开口说道:“我也知道依靠空军的飞行员,对付水面目标有些太过勉强了。我从不坐以待毙,所以我给雷德尔元帅写了一封信,请求他的帮助。”
“哦?”参谋长显然对这个事情非常意外,然后他接过了那份报告,一边看一边问道:“我听说,半个月前的三军联席会议上,海军的几个后勤部的老家伙还和元首抱怨,说我们陆军的订单延缓了他们海军的扩军计划。”
“他们要是不提,那就是怪事儿了。”屈希勒尔笑了笑,在他这种高度上,已经能够理解所谓的兵种之争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说是个什么模样了。陆海空三军如果不争,显然是不行的,但是又不能争得太过厉害要在合作的框架内竞争,为打赢未来战争做理论储备。
如果海军空军不争,那么海军航空兵就永远不会出现;如果空军和陆军不争,怎么会有二十一世纪的空军致胜理论?但是争得太过,就和日本的陆海军一样,成了全世界的笑柄,让人除了捧腹之外,看不出什么积极意义。
“这种时候,抱怨两句是惯例,勃劳希契元帅不会当真,雷德尔元帅也不会在意大家推出几个小喽啰吵来吵去,给元首表个态而已。”屈希勒尔笑完之后,对自己的老搭档说道:“看看雷德尔元帅的回信,你就知道了。”
果然,信件里的内容有关陆海军合作,陆军正式邀请海军航空兵进入高加索地区进行实战训练,而海军航空兵则用比较贴近实战的环境来锻炼自己的新兵。大家双赢一番,还能表现一下融洽的合作态度。
“这太好了,既然海军愿意实战练兵,那么封锁伏尔加河的任务,就交给海军航空兵来负责吧。”参谋长看完之后将信件放回到屈希勒尔将军的办公桌上,对自己的上司说道:“空军方面掩护作战,确保海军飞机的安全即可。”
自己的老搭档还真是开窍的快啊,自己还没说,他就想到了要把空军方面拉进来这个好主意,有好事儿大家分,这才是合作下去的良好基础。
就在司令部里两个人正在畅想空军掩护海军飞机进行作战的时候,海军航空兵的海军型斯图卡式攻击机已经在空军战斗机的掩护下起飞了在阿卡多的督促下,德*队内部的效率之高,已经到了非常可怕的程度。
现在的东线南部战区,想要见到老式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大部分对地的攻击机部队都已经换装了成本更低而且更容易驾驶的斯图卡2型攻击机。剩下的斯图卡只有海军以及仆从国与北非在使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