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看,大家就都明白他为什么能成为美国海军的著名将领了——这个家伙从炮艇到战列舰,从工程技术到后勤补给,全部都亲自干过。他当过教官,做过助理,所以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他做过指挥,又管过技术,自然可以了解一个舰队的各个环节——还记得阿卡多曾经刻意让古德里安到后勤部队去蹲了几年么?对比一下样样精通的古德里安在装甲部队里的地位,你就能猜到尼米兹对于美国海军的了解。
所以这个尼米兹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消息,阿卡多当然知道对于日本来说,坏消息来了。不过现在的日本海军甚至是大本营里可没有这样的觉悟,他们正在欢庆全歼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赫赫战功。
各种神社里,僧人们挑着幡子颂唱着前线将士们的丰功伟绩,日本的天皇甚至都出席了皇宫里的庆祝仪式。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指挥官山本五十六还没有回到本土,就接到了晋升的贺电,他成为继东乡平八郞之后,日本海军的又一位元帅。
日本海军在威克岛近海大获全胜,陆军也在菲绿宾和马来西亚连续攻占了几个岛屿,距离澳大利亚越来越近了。对于日本陆军来说,能不能在风头上压过海军,就看这场争夺澳大利亚的战役了。为了准备这场澳大利亚之战,日本扩军50万,陆军省下令:“男丁18岁以上,40岁以下,皆需为国而战,不得推延。”
☆、585战争全面爆发
“万岁!”一名日本士兵高举着双手,一只手里还握着长长的步枪,站在威克岛的海滩上大声的欢呼着。他的身后,更多的日本士兵大声唱和起来,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他们攻下了美国的一个岛屿,岛屿上的美国指挥官此时此刻正垂头丧气的站在得意洋洋的日军指挥官身边,而那些已经放下武器的美国战俘,正在被端着插上刺刀的步枪的日本兵们看押着,缓步走上准备载着他们远去的运输船。
日本和德国一样,严重缺乏劳动力,但是日本入侵的国家和德国入侵的国家略有不同,所以两个国家缺少的劳动力构成也不一样——日本的劳动力文化水平明显要低于德国,它入侵的国家比如中国和越南等地区,虽然可以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却无法补充日本国内严重匮乏高技术人才的缺口。德国却不一样,德国的战俘种类要比日本的全得多。如果论纯粹的苦力,德国手里有数不清的苏联俘虏;如果要高技术人才,德国有法国和英国等高学历战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身缺少劳动力的问题。
所以当日本和美国开战之后,就在菲绿宾和中国台湾省等地区建立的专门关押美国人的集中营,以便于培养战俘,从事军工边缘产品生产。这一套都来自德国,日德友好的时候日本人就对这一套集中营再生产体制非常感兴趣,自然也学到了不少。
在几条战线上,凡是抓获了美军俘虏了,日本人都要立刻送回台湾甚至中国东北,好让这些战俘彻底沦为替日本卖命的奴隶,为日军扩大侵略生产需要的军用物资。
威克岛的沦陷,使美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太平洋据点,而更加可怕的是,美国失去了防御日本进攻的海军舰队,现在整个太平洋就如同一个敞开了衣装的少女,任由他人觊觎窥探了。
罗斯福紧急召见了英国特使,提出了一个缓解太平洋战场压力的办法,这条计策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当罗斯福拟定好了这个计划之后,自己都不由得叫起好来。一旦这个计划开始实施,那么整个世界就彻底乱了套。
“总统阁下,您这么急着召我过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英国的特使一脸焦急的看向罗斯福,生怕美国政府又弄出什么古怪来,靠出卖英国人的利益来发战争财。显然他这一次又猜对了,美国确实又把主意打到了盟友英国身上。
罗斯福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站起身来走到英国特使身边,开口说道:“澳大利亚有15个师的部队正在训练,我想动用海军把这些部队运输回美国。”
“为什么?这个时候抽调澳大利亚的部队,会让日本人趁虚而入的。”英国特使虽然不是军方将领,可是也知道现在的局势对澳大利亚地区非常不利,日本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动员兵力,入侵兵力不足的澳大利亚。
“不仅仅是15个师的澳大利亚新军,还有部署在澳大利亚的5个师美国部队,这些部队都要被运回美国,为防御日本的进一步攻击做好准备。”罗斯福郑重其事的说道,他知道自己这么说绝对会让英国特使暴跳如雷,也知道这么做确实对英国皇室政府来说非常不利,可是他必须这么做,才能让美国获取最大的利益。
尼米兹的海军评估报告已经出来了,这位接手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新任司令官,认为凭借现有的美国海军部队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绝对是类似于痴人说梦。
于是尼米兹拟定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这个作战计划包括放弃珍珠港在内,放弃美国海军太平洋上的几乎所有岛屿。罗斯福赞成这个计划,并且力挺尼米兹主张的尽可能的训练海军,扩大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规模,在航母规模比日本庞大的时候,再司机进行战略决战。
这个战略说白一点就是海军版的用土地换时间战术,用广袤的太平洋来换取拖延日本攻击时间的底牌。美国人甚至不惜放弃威克岛还有夏威夷,也要日本让日本承受一番美军所受到的,那刻骨铭心的伤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