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在澳大利亚进攻?那就要再送30万士兵上去。澳大利亚的领土算面积比中国被日本占领的领土面积还要大,如果参考日本在中国的驻屯军来计算,至少日本需要100万人才能够完全控制如此广袤的领土——这简直就是要了日本的老命,中国那边将近200万人陷在坑里出不来,这边再丢100万进去,那还有什么能力去进攻美国?
现在的剧本日本也迷茫了,它预计美国会在几天前向日本投降,可是美国根本没有打算投降妥协,回应日本侵略澳大利亚举动的,是美国动员了100万陆军士兵,保卫他们的太平洋和美国本土。而尼米兹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又多了7艘驱逐舰和3艘巡洋舰的兵力。
同一时刻,原本改装给英国的三艘航母已经在最后栖装,这些独立级的轻型航母只能装载40架飞机,远不是日本海军舰队航母的对手,这三艘航母原本是援助英国的改装货,原本的历史中它们在43年才下水,可是因为这一时空中英国海军的失败,它们提前了整整4年半就加入了美国海军的战斗序列。
有了这三艘轻型航母,再加上约克城号以及突击者号,还有已经在船坞里即将完工的大黄蜂号,美国海军已经具备了与日本海军的一战之力。尼米兹正在考虑要不要稳妥起见,先放弃瓦胡岛的防御。
就在日本在澳大利亚耀武扬威的时候,美国人其实也没有闲着,他们动用自己一切的力量开始在瓦胡岛上建立坚固的防御工事,3个战斗力较高的美国师被部署在瓦胡岛上,做好了一切准备应战来犯的日本军队。
☆、606瓦胡岛
山本五十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从长门号战列舰上看着自己庞大的海军舰队。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这一次差不多倾巢而出,仅仅航空母舰就多达8艘,战列舰也动用了史无前例的8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不计其数,带着3万名海军陆战队精锐,浩浩荡荡杀向了夏威夷群岛。
这是日本海军孤注一掷的最后一战了,如果打完了夏威夷之战美国人还不投降,那么日本人只好被动的等着美国人的反扑了。山本知道日本国内已经没有登陆美国的力量,即便是勉强凑出个几十万人,对于领土和中国差不多的美国来说,也不可能被这东拼西凑的几十万人打倒。
这位联合舰队的司令官想到这里,不由得站起身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还记得当时对美国宣战时他对自己掌管的说法,那时候他评估战局的时候是如此回答他的长官的:“一年半年没有问题,可是时间再长就没办法了。”
现在,从5月2日到8月中旬,他的舰队已经露出了疲态。三个多月的战争让联合舰队的大部分兵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休整,而四处开花节节胜利的日本军队也同时被分散成了无数股力量,根本无法集中起来了。
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就有超过200万的大军,包括在苏联边境部署的整整75万关东军。这些日本部队一步不敢离开边境地区,因为对面同样有超过70万的苏联红军虎视眈眈的盯着中国境内的日本人。同一时刻,在漫长的中国反击方向上,日本人不得不保留超过70万的防御部队,毕竟中**队今非昔比,此时此刻还是拥有一定的战斗力的。
日本在中国境内的师团番号一共有177个,而标准的日本甲类师团拥有兵力接近3万人,也就是说,日本在中国部署的兵力已经开始严重缩水,很多二线部队根本无法满编,甚至连一部分丙类师团都被送到中国战场上充数。
日军的师团编制简直诡异到极致,按理说一个日本的甲类师团,其实是一个军左右的编制,所以很多时候中国的一个师是打不过日本的一个师团的,因为双方的编制不一样。日本的师团类似美国的师,最顶级的甲类师团编制规模有2万8千人,战斗力比国民党军一个师强悍一些那是必然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是一个丙级师团,那么这个师团可能只有1万5千人的编制,弄不好还要缺额,如果是这么一个师的话,战斗力到底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很多丙级师团甚至连火炮都配不全,用来对付对付中国的游击队还靠谱,用来打正面战斗就纯粹在开玩笑了。
“给南云忠一将军发报,让他开始准备攻击瓦胡岛上的美军野战机场!两拨航空兵的轰炸过后,放出登陆部队,开始强行登陆第一个岛屿!”山本放下了心中的惆怅,开始下达攻击的命令,这一战他们想要获胜并不容易,至少在瓦胡岛上,还有大量的美国陆军飞机可以起飞迎战日本战斗机。
所以日本海军这一次倾巢而出,为的就是能够利用优势的舰载机兵力彻底摧毁美国在夏威夷群岛上的作战体系,为海军陆战队的登陆作战赢得更多的优势。
剩下的,就是焦急的等待了,山本需要确认空袭瓦胡岛军用机场的效果,才会下达进一步的作战命令。所有人都默不作声的等着,看着自己的怀表的指针一点一点移动着。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南云忠一将军发回了空袭结果:“尊敬的元帅阁下,空袭成功进行,击毁美国战斗机110架,制空权依旧在争夺中。”
山本心里微微一跳,这说明美国提前起飞了自己的飞机,对南云的飞机进行了拦截。不然的话战果应该更加庞大才对。看来美国的雷达系统已经可以作为预警参与实战了,这对于日本海军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