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刻,我只想说愿提三尺青锋剑,杀外邦亿万万,为我大唐杀出来一个万世基业!”
凉亭很静,没有风,没有声音。
许久,孔颖达笑了,笑的很是开怀:“两位老友,这房俊所说的仁你们怎么看?”
于志宁面带苦笑:“本以为这小子只是一知半解,但能说出那四句话,又岂是一个大才所能形容的。他说的仁让我这个老头子也很是热血澎湃,恨不得上阵杀敌为大唐博一个朗朗乾坤呢。”
虞世南接过话题道:“我看此子绝对是宗师一流,学问已经自成一派,而且已经悟了。”
孔颖达却笑的像一个老狐狸:“你们没有现最重要的事情,此子为了让我们相信他的仁,竟能生生地编出一个没有的朝代,数百年岁月,朝堂之事,无数士子风流,皆在其一言之间。这大宋老夫阅遍史籍也未听说过这个朝代,意思就是说此子生生编出来一段历史,还说的如此逼真,老夫服了!”
虞世南忽然拍了一下大腿,大叫道:“我们被这个小子糊弄了,他说了一个仁,其他的什么知行合一全没说!”
孔颖达和于志宁也一阵懊恼,当然以后的日子里孔老头几人总是没事喜欢找房遗爱谈谈人生,谈谈理想,顺便问一下什么叫做心学啊之类的……
第一百九十八章:三字经
房遗爱有时候在想,人为何会喜欢阳光,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渴望光明?这难道是人类灵魂深处的一个烙印?数千年过去,一代又一代人,可是没有人能改变这个天性。
所以房遗爱对于站在自己面前,挡着阳光的孔颖达很是不爽。
距离那一次自己在孔府吹牛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房遗爱绝对没有想到当天孔颖达这三个老不羞就去李世民那里告状,自己编故事骗三个老人家。
还自己三人怎么着都为大唐立下过功劳,临老还被一个辈欺负,结果就是房遗爱被逼要把这个大宋的故事写下来,还要忍受孔颖达三人奉旨前来骚扰。
其实孔颖达的心思,房遗爱不是不知道。这个老头想要知道自己有关儒学的看法,就是自己胡乱出心学的精髓,孔老头就想知道这些。但是房遗爱也不知道啊,他是一个中文系的没错,可是他不是研究古典哲学的啊。
所以房遗爱很无辜,自己不清楚还要遭别人白眼,你自己的话你自己都不清楚骗谁呢?你能想象一个五六十的老头,满头白发,胡须都是白的,站在你面前整天瞎晃悠,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你骗人。房遗爱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
但是这样下去也不是一个办法,房遗爱只能再次转移这老头的注意力了。
“先生,你可曾听过少年?”
孔颖达明显是不知道,但是这老头已经学聪明了,虽然不知道但是还是装作淡然道:“嗯。”
房遗爱直想抽这个老头,你一声嗯什么意思啊?的跟你知道一样,但是为了将老头打发走,房遗爱只好装作满是欢喜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孔颖达不置可否地头,房遗爱心中一万头草泥马齐奔而过,看看孔老头那一副淡然自若的样子,这是民国梁启超写的,你听过吗?
房遗爱却不知道孔颖达心中早就已经打好注意,不管房遗爱怎么都不接话,在孔颖达心中房遗爱早已经是大才之流,但是这子太懒散了,一定要努力榨干他的才华。
房遗爱顿了顿,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所以我认为要想使大唐繁盛,文道昌盛,必须要从蒙学做起!所以学生准备写一套蒙学读物。”
孔颖达淡淡道:“来给我听听。”
房遗爱闻言,嘴角划过一丝笑意,却不料早就被孔颖达看在眼底。房遗爱清了清嗓子:“我写之书名曰《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房遗爱虽然只了一段,但是孔颖达却已经闭目沉思不语。孔老头有此反应不足为奇,《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可见这本书的厉害了。
房遗爱有些献宝似的道:“先生,你看我这个三字经写的怎么样?”
孔颖达捋了捋胡须,面露微笑:“你这三字经还不错。朗朗上口,却含至理,最适合稚童学习了。”
房遗爱微微施了一礼:“先生满意就好,只是学生只写了一,为了让这部作品早日出世,学生准备闭关几个月,不接触外人,好好把这副作品写出来。”
孔颖达似乎听不出房遗爱话中的意思,而是出了题外话:“难得你有此心,一定要好好写,早写完让老夫看看。不得我们三个老伙计要好好研究合计几个月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