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抗战之钢铁风暴_搞个锤子【完结】(220)

  “卑职记下了, 对了, 兵工厂关于240MM臼炮的生产还要不要继续下去?” 陈靖国认真地点了点头,最好的未必就是最合适的, 再好的武器也有水土不服的时候, 这点姜立是从实用性上来说的。既然这样,240MM臼炮就太过笨重了。 靠西北现在的运输条件, 也许武器还没运到战场, 战争就已经彻底结束了。

  “大口径火炮的实验可以继续, 但不必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眼下45军还不具备装备这种火炮的条件, 先放一放吧, 太浪费资源了, 等后面条件宽裕一些了, 有足够的精力再上马这种大口径火炮。”

  姜立说道, 虽说大口径火炮怕威力无与伦比, 但在西北现在面临的情况下, 难道指望 用马将这些动则两百多公厘的大炮拉到战场上去? 生产这样一门炮的时间和物力,财力, 足以生产数十门的105, 150MM榴弹炮了。

  从姜立这里出来时, 陈靖国也得到了近三百万美元的资金, 用来增添兵工厂所需要的设备。算是自老帅魂魄后, 兵工厂得到的最大一笔投资了。

  本来姜立还想着要上肩扛式火箭筒的生产, 毕竟对于日本人在二战中使用的豆丁坦克而言, 用火箭筒基本上可以一炮搞死对方。但一想到现在兵工厂连恢复生产都为时尚早, 一时间也就不用太着急了, 慢慢来吧, 连续下达了这么多意思, 投入了大量资金, 也够陈靖国这些人消耗一段时间了。

  “百废待兴啊, 西北这片地方虽然荒凉了一些, 但也是奉天兵工厂迎来新生的开始。”吸着屋外清冷的空气, 陈靖国忍不住满是兴奋地叹道, 跟之前的藏式毅一样, 陈靖国此时对于在西北有前景也充满了向往。 他这些年的心血全部都投在了兵工厂里面, 看着兵工厂不断壮大下去, 对于陈靖国来说便是最为开心的事。

  “小薛啊, 既然军座交待了, 以后半自动步枪的事就交给你了, 不过每过段时间, 我都会检查一下你那边的进度, 难得军座看重, 可不要辜负了军座的信任。” 陈靖国又拍了拍薛凯的肩膀。

  薛凯用力地点头, 他手里已经有了一套不成熟的图纸, 在日军攻进奉天城时, 巷凯已经做好了毁掉图纸的准备, 没想到峰回路转, 事情又有了转机。(未完待续。)

  ☆、191章 重返南京

  蒋委员长在下野前给新上任的孙科内阁设立了种种麻烦。 不管在军事, 还是经济, 政治上都不是孙科能玩得转的。 孙科总想把蒋委员长扯下马换自己上, 事实证明此时的南京政局的第一把手跟以前民国的大总统一样, 根本就是个坑, 不是谁都能坐得稳, 袁世凯当了大总统一步之差身败名裂。 若没那一步, 袁世凯的总统之位还是稳稳当当的。 而作为民国现在局面的开创者之一, 除了蒋委员长, 暂时也确实还没有谁有这个能力与威望镇住场子。

  孙科只上任了十天, 便不得不给蒋委员长发电报, 请蒋委员长复出。事实上此时蒋委员长也已经说服了汪精卫与其合作, 暂时有了汪精卫这个助力, 原本就在军事上极度强势的蒋委员长也弥补了在政治势力上的短板。 复出重掌南京也就势不可当了。才过去了一个月, 车窗外南京的街道跟以前差不多, 除了人稍微稠密了一点之外。

  不过眼下的时局却并未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好, 重入南京掌权后, 蒋委员长便迎来了两件麻烦事。

  “占了奉天还不满足, 还想南下打到北平吗 ? 奉天的事还未稍歇, 现在又在上海制造事端, 日本人这到底是想干什么?”一把手的位置不好坐, 现在蒋委员长便为日军的动向伤透了脑筋, 随着日军的步步紧逼, 蒋委员长现在也有些焦头烂额的感觉。

  “委座, 这次上海日僧事件, 卑职已经初步查明, 确实是日本人自导自演的, 不过当事人都已经退到日租界, 日军现在已经有增兵上海的迹象, 卑职没敢去租界拿人。 ” 蓝衣社领袖贺衷寒在蒋委员长面前恭谨地说道。

  “嗯, 还真是难办呢。 姜立不是在奉天杀伤了近十万日军吗, 难道这些杀伤是有水份的? ” 蒋委员长按了按额头, 日军在东北的动作太大, 此时各国列强都紧盯着日本在东北的动作。 明里暗里支持东北的反日武装。 蒋委员长老于军政, 自然一眼便能看出来日军这是想在上海重新制造一起事端, 用来转移列强对东北的注意力, 反正日本现在在国际上名声已经臭了, 也不在乎再臭一点。

  “当时美国记者。 苏联武官都在奉天, 对于奉天抗战的杀伤数量都持肯定态度, 水份应该不大。 日本随时可动员兵力数百万, 区区十余万的损失应该还在其接受范围之内。 相比之下, 一战而下民国东北三省, 这点损失跟收获比起来, 还是微不足道的。”贺衷寒说道。“锦州一下, 则平津危矣, 现在还不知道日军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一旦日军占领锦州之后再次南下。 则战争有可能全面爆发。”

  “敦促上海方面十九路军对于日军的挑衅暂时保持克制, 调78师进驻上海。 至于锦州方面南下的日军给张学良拍电报, 让他伺机而动, 循机抵抗。 ”

  蒋委员长思索了片刻后如是决定, 下了这道命令。 蒋委员长心里也有自己的盘算, 战争全面爆发应该没那么快, 说起来还得感谢一下姜立, 几乎把南满路都给毁掉了, 离开之前更是把日本在东北多年的建设成果都一锅端走, 更是留下大量武器弹药资助了马占山。 李杜,张海天, 李春润大大小小数十股抗日武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