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陈旭在北方走的那步棋子实在太好了,好到可以让联军顷刻之间分崩离析。
事实上,如果只有袁谭离开,三路诸侯齐心协力,未尝不能继续与陈旭争锋。
只不过郭嘉早就探听到,孙权、周瑜君臣离心,以至于周瑜妄自领兵离开自保,孙权也将心思放在如何剿灭周瑜身上,而不是想要讨伐陈旭。
如此一来,仅仅凭借曹操以及半个荆州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是陈旭的对手。
对于此事,郭嘉看得十分透彻,才会劝说曹操直接领兵离开。
曹操苦笑道:“纵然现在领兵撤退,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孤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起兵攻打还陈文昭了。”
曹操知道,错过了这个机会,无论是徐州实力,还是他本人的身体状况,都不能再一次支撑起这么一场大战。
那个时候,陈旭横扫天下之势彻底形成,如果没有奇迹发生,徐州灭亡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郭嘉闻言沉默不语。
曹操和刘备一样,已经到了进退维谷的局面,继续在这里与关中军交战,胜利的机会十分渺茫。
可若就此退去,又与慢性自杀何异?
“可是……”
郭嘉还要劝谏,却被曹操挥手拦住了,而后说道:“现在唯一的机会,就是让吴王下定决心,与我等齐心协力和陈文昭交战。”
郭嘉心中一动,说道:“主公莫非是想……”
曹操面含笑意,微微点了点头。
郭嘉的话并没有说完,可是曹操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毕竟两人君臣多年,彼此十分了解。
东吴营寨的主帅大帐之内,孙权旁边坐着陆逊以及周泰,三人脸色都有些阴沉。
孙权谓二人言:“张辽诈死攻取幽州,袁谭领兵撤回冀州,联军士卒人心惶惶,这次攻打关中的战役,恐怕还是会以失败告终啊。”
陆逊闻言微微颔首,而后说道:“东吴距离关中甚远,纵然诸侯兵败,东吴短时间内亦是可保无虞。”
“只不过,周公瑾抗命领兵在外,反义昂然,不可不防啊。”
周泰脸上带着惭愧之色,跪倒在地说道:“若不是我给大都督带了一封书信,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孙权却是上前将周泰扶了起来,说道:“周瑜早有反心,此事与幼平无关,幼平根本无须自责。”
“只不过,周瑜领兵在外,想要杀他却是难如登天。”
就在此时,一个亲兵闯了进来,说道:“主公,齐王麾下军师郭奉孝求见。”
孙权闻言微微有些惊愕,而后说道:“快快有请。”
对于郭嘉这个放荡不羁,而且性格洒脱又满腹才华的名士,孙权亦是心中仰慕不已。
故此,知道郭嘉来访以后,他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孙权想了一想,又对陆逊、周泰说道:“你二人暂且退到帷幔后面,孤问问郭奉孝此来所为何事。”
两人领命隐藏起来,孙权当即走到门口,一脸笑容的将郭嘉迎了进来。
寒暄完毕,孙权问道:“不知奉孝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郭嘉笑道:“嘉此次前来,只是为了替吴王解除后顾之忧。”
第972章 周瑜中箭
云阳城内,周瑜坐在县衙之内,脸上那抹愁容无论如何也无法消散。
此时的周瑜,哪怕麾下有三万之众,也感觉无比孤单。
“我本以为,凭借兄长在江东的威望,只要能将兄长死因告知其余将领,一定能够得到众人相助。”
“不曾想,就连子义都保持没有应和我。”
东吴将领很多都是孙策旧部,按理来讲他们若是知道孙策死因,都会支持周瑜,然后辅佐孙绍继承东吴基业才对。
可是,诸将的反应却是出乎了周瑜意料之外。
不谈其他,太史慈和孙策之间的关系无需赘言,可是后来周瑜向太史慈写信,将事情前因后果告诉了太史慈。
然而,书信却好似泥牛入大海,根本没有丝毫音讯。
就在周瑜快要放弃的时候,太史慈却回了一封书信给周瑜,看完里面内容以后,周瑜久久不语。
太史慈的回信,无外乎三点。
其一,周瑜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乃是孙权派人下毒毒死孙策。
若仅仅听闻陈旭一家之言,难免有失偏颇,更可能中了陈旭的离间计,而将东吴搅得天翻地覆。
其二,吴王继承东吴基业以来,虽然没有开疆拓域,却也将境内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江东士族纷纷归心。
若是现在将此事公布于天下,然后起兵攻打孙权,辅佐孙绍继位,不但不会成功,还会害了孙绍性命。
其三,周瑜若是反叛,则诸侯联军必定分崩离析,讨伐陈旭的战役也会失败,东吴纵然能够苟延残喘一时,终究也会亡国。
太史慈在最后质问,就算吴侯乃是孙权所害,周瑜又是否愿意看到东吴亡国,孙氏满门灭绝?
可以说,太史慈的话字字诛心,也让周瑜心中大受震动。
当然,这并不能说太史慈比周瑜想得远,周瑜也不过是当局者迷,被孙策之死刺激倒罢了。
而且周瑜也知道,纵然他不反叛,孙权早晚也容不下他。
“主公,你为何满脸愁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