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诸侯讨董的时候。董卓为了断掉他们,重新册立少帝刘辩的心思,就派遣李儒,强行鸠杀了少帝刘辩。
李儒既然做下如此大事,天下虽大,但是除了董卓这里,却是没有他丝毫的容身之地。想到这里,李儒不禁在心中暗暗叹息。
“看来回去之后,我也要为自己的未来,好好谋划一番了!”
李儒只是稍微分了一下神,就看到董卓一脸杀意的望着他,当即心中一惊。
现在的董卓,喜怒无常。若是有人惹得他不快,无论是谁,恐怕都难逃董卓的毒手。
李儒实在太了解董卓了,他知道,在愤怒的董卓面前,可以为自己争辩,却是不能顶撞。若是将董卓哄得高兴,暴怒的董卓,立刻就会转怒为喜。
面对董卓的质问,一定不能露出怯色。不然的话,董卓就会认为此人无能,很有可能会将其斩杀。
深吸了一口气,李儒说道:“主公所言,未尝没有道理。”
“然,时至今日,陈文昭并没有对主公露出敌意。相反,正是因为陈文昭斩杀刘岱,才使得兖州一直动荡不安。”
“并州军虽勇,却也比不上西凉铁骑。以主公之虎威,更兼凉州军之骁勇,陈文昭若是稍有理智,就绝对不会贸然与主公为敌。”
“况且他们这次远赴塞外,虽然斩获颇丰,却也损失惨重。短期之内,必定无力再启战端。”
“迁徙上百万人口入并州,固然能够提升并州的实力。短期之内,却也会给贫瘠的并州,带来沉重的负担。”
“若非实在过不去这道坎,陈文昭又岂会冒如此大的风险,派兵远赴塞外?”
董卓听到李儒的解释,脸色这才好看了很一些。说实话,董卓看到并州发来的文书以后,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他出身西凉,长时间与胡人打交道。不管是西方的羌人,亦或是北方的鲜卑人,对于他们的战斗力,董卓都是忌惮不已。
现在,并州以四万步骑混合的军队,击败十几万鲜卑骑兵,斩首七万余。如此辉煌的战绩,又岂不会,使得董卓心中感到恐惧?
看到董卓的脸庞略现松动,李儒才悄悄松了一口气。
他为了安抚董卓,继续说道:“以我之见,陈文昭大破鲜卑,对主公来讲,不见得是件坏事。”
“哦?”董卓闻言,眼睛一亮,急忙问道,“文优何出此言?”
李儒侃侃而谈:“天下百姓,满朝公卿,对主公多有误解。”
说到这里,李儒悄悄打量了一下董卓的脸色。果真发现,董卓刚刚还有所松动的脸上,顿时又变得阴云密布。
董卓不是士人,他能够得到今日这种地位,都是通过真刀真枪拼搏出来的。
现在的董卓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仍旧有些自卑。说到底,董卓出身于凉州的豪强家族,自幼就对于那些士人,仰慕不已。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李儒投奔他的时候,董卓欣喜若狂,视李儒如心腹了。
董卓进京伊始,虽然心存废立少帝刘辩之意,却也没有如同日后那般飞扬跋扈,以及残暴不仁。
董卓废立当朝天子,只是为了树立在朝中的权威。
除此之外,他一直费尽心机的拉拢士人,希望能够与他们共同治理天下。
然而,诸侯讨董这件事情,却是彻底击碎了董卓的美梦。
当那些曾经被董卓拉拢过的士人,开始招募义兵,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无疑狠狠扇了董卓一个耳光。
直到到了那个时候,董卓才猛然惊醒:那些士人,是从骨子里瞧不起他。根本不会因为他施舍的恩惠,就真心投奔他。
之后,董卓的心中,有恼羞成怒,也有变态的自卑。正是为此,他才开始变得更加残暴。
李儒的话虽然说得含蓄,董卓却也知道他的意思。被李儒触动了心中的伤痛,董卓这才再次变得脸色阴沉。
面对即将火山喷发的董卓,李儒却是怡然不惧,他昂首说道:“那些士人表面上忠君爱国,骨子里却是自私自利,一无用处。”
“然而,这些士人善于鼓动人心,总是制造对于主公不利的言论。”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主公上次招安陈文昭,平定了整个大汉的黄巾之乱。如此功绩,哪怕灵帝在世的时候,亦不曾如此。”
“现如今,被主公招降的陈文昭,更是大破北方鲜卑,一战而天下惊。”
“这一战,陈文昭攻破无数鲜卑部落,斩首精壮能战之士,超过八万。如此战果,自孝武帝以后,可曾有此大捷?”
董卓虽然对陈旭忌惮不已,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次大捷,乃是极为辉煌的战果。
李儒继续说道:“主公,这次大捷的主力虽然是并州军。但是他们,也都是接受主公招安以后,在主公的授意之下,才能取得这样的战果。”
“当消息传出去以后,天下的百姓,又会如何看待主公?”
董卓闻言,先是一愣,而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儒的计策,够无耻!
这场与西凉军,根本扯不上关系的大捷。在李儒的口中,居然将大部分功劳,都揽到了董卓的头上。
更绝的是,陈旭的确是因为接受董卓招安,才会有这次大捷。所以李儒这样抢功,倒也说得过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