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看到典韦,悲从心来,悲泣道:“兄长,天下混沌,百姓艰苦,无数人无家可归,饿蜉遍地。”
“黄巾军若非实在活不下去,如何肯去造反?”
“却不想我亲手杀掉数千黄巾,再加上闻得皇甫将军屠戮数万黄巾人马,于是悲从心来,每日噩梦不断,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呜呼,兄长救我!”
陈旭涕泪纵横,悲呼不已。
说到底,陈旭的灵魂只是后世的一个宅男。
在太平世界长大孩子,虽然心中有热血,喜欢幻想,但是他的本性却极为善良。
杀掉张其一家,那是他们罪有应得,陈旭丝毫没有愧疚的感觉。
但是与黄巾军交战过后,他却感觉自己仿佛是朝廷鹰犬,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冷血屠夫。
再加上想到大汉帝国百姓生活的艰难,想到前前后后几十万黄巾军死于皇甫嵩的屠刀下,心中的压抑,以及自身的疲劳,才使得陈旭一病不起。
典韦闻言,有些不知所措。
他只是一介武夫,虽然同情百姓,但是他更希望建功立业。
东武阳那个单枪匹马杀掉几百黄巾军的猛将,正是典韦。当时他正好路过,本来想要前来濮阳,助桥瑁一臂之力。
却不想半路遇到官兵与黄巾军交战,他既然是前来投军,自然与黄巾军是敌人,所以就冲入战阵,大杀四方,却不想居然使得官兵扭转战事。
典韦虽是莽汉,却并不笨,他知道陈旭这是心病。
他不知道怎么开导陈旭,只好将目光投到身后的那个人身上。
第45章 东武阳名士
这时陈旭才发现,典韦后面居然另有一人。
来人年龄三十上下,身长一米七几,一袭青衫,脸色英俊,器宇不凡。
长长的胡须,为此人增添了一份飘逸。他头戴纶巾,双眼之中偶尔透露出的智慧光芒,显示出他的不凡。
陈旭见状大惊,此人虽然没有拿着羽扇,但是青衫、纶巾,这可不是一般人的装束,只有一方名士才敢如此。
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周瑜的专利,在这之前,京城洛阳的士人们就这般装束,现在可以说是名士们的时髦打扮。
不敢怠慢,陈旭强撑着就要起身行礼。
中年文士上前,一把按住陈旭,脸上露出慈祥的表情,他幽幽一叹,朗声说道:“大郎身子有碍,切莫如此。”
中年文士看似弱不禁风,按在陈旭身上的力气却也不小。陈旭不能起身,只得出言说道:“旭何德何能,敢叫先生前来探望?”
细细打量了陈旭一阵,中年文士脸上露出回忆之色,唏嘘叹道:“数年不见,不想大郎已经闻名州郡矣!”
听着此人的语气,好像以前见过陈旭一样。
愕然地看着眼前之人,努力翻看脑海中的记忆,陈旭却发现自己对于此人,却没有丝毫印象。
陈旭一脸惭愧之色,连忙说道:“还请恕我愚钝,不曾记住先生名讳,不知先生可否告知?”
中年文士闻言,亦不恼怒,大笑一声,说道:“我见你之时,你尚是一介幼童,如何记得我?”
陈旭、陈虎这时从外面进来,看到典韦,全都大喜,连忙上前行礼:“见过典君!”
典韦得见故人,心中亦很欣喜,扶住两人的手臂大声笑了起来。
陈静、陈虎看到中年文士的这身打扮,不敢怠慢,亦是上前行礼。
文士并未客气,坦然受了两人一礼,说道:“昔年陈家村的几个稚子,不曾想如今已经长大成人!”
陈静、陈虎对视一眼,有些摸不着头脑,却不知眼前之人是谁。
只有陈旭,突然想起以前村中老人说的话。
村中老人曾经说过,陈家村祖上出身不凡,是大汉开国丞相陈平的后人,现在虽然败落了,但是与东郡其他陈氏家族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陈平本是河东郡武阳人氏,他的子孙后来有一支迁徙到东郡,开枝散叶,后来慢慢分化成两脉。
其中一脉就是濮阳陈家村,另外一脉,正是东武阳陈氏。
两脉虽然分开,毕竟是血脉相连,仍旧有些联系。若是一脉支撑不下去,另外一脉也不会坐视不理。
因此,几百年下来,陈家村才能够发展成为如此规模。
老人们曾经为了激励族中后人,没少讲起祖先的辉煌与族中名人。其中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东武阳的陈宫。
另外一脉,虽然也早已败落,但是却出了陈宫这么一个名满州郡的名士。
所谓名士,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
可以说,这个时期能够闻名天下的名士,绝大多数都有真才实学,值得人们敬佩的。
而陈宫,就是其中之一。
陈宫性情刚直,足智多谋,不阿权贵,因为自身才华横溢,年少时就已经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如今早已名满州郡。
就连陈留边让,都对陈宫赞不绝口。
边让少辩博,能属文,刚直不阿,天下知名;与陶丘洪、孔融并为后进之冠。年只二十余时,就被议郎蔡邕深深敬佩。
陈宫曾经在边让门下求学,深得边让器重。正是因为便让的缘故,陈宫才能以一介寒士的身份跻身名士之列。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曹操杀掉边让之后,陈宫就游说张邈等反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并且竭力谋划与曹操为敌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