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让刘备将万余精兵分作十队,趁夜轮番进攻广石。
张郃为了抵挡刘军,只得率亲兵搏战。张郃虽然没有丢失据点,却也抵挡不住刘备军的轮番攻击,于是向夏侯渊要求增援。
夏侯渊当即将精兵分拨一半去支援张郃,自己却继续固守南线。
随后刘备派兵偷袭走马谷,放火烧毁了曹军阵地前的鹿角,夏侯渊亲自率四百军士出营救火、修补鹿角。
此时法正见夏侯渊出寨救火,当即瞅准时机提议全力进攻夏侯渊。刘备于是命黄忠居高临下,从后方擂鼓突袭。
夏侯渊猝不及防被黄忠斩杀,曹军溃败,刘备从此占据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
可以说,定军山一战奠定了刘备占据整个益州,三分天下的基础,也铸造了蜀中大将黄忠的威名。
三国时期虽然名将无数,然而能够斩杀像夏侯渊这等名将之人,却没有几个。很多人都记住了黄忠阵斩夏侯渊的事情,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法正的谋划。
对于法正的才华,就连曹操也都赞叹不已。
陈寿对于法正的评价更是非常之高,他直接把法正与曹操麾下的郭嘉、程昱相提并论。
法正虽然善于奇谋,却品德有亏,睚眦必报。无独有偶,程昱亦是性格急躁,为人阴沉,喜欢与人结怨;郭嘉却是不喜拘束,行为不检点。
陈寿将这三个人并列在一起,却也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只不过法正英年早逝,他只比诸葛亮大五岁,却很早就病逝了。
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而后被追谥为翼侯。这也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后来关羽战死,刘备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麾下群臣大多进谏,刘备全都不听。彝陵之战蜀军战败,刘备退回白帝,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诸葛亮当时就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诸葛亮这句话,对于法正的评价不可谓不高。由此可以看出,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甚至要高过诸葛亮。
其实这句话也并非毫无根据,当初刘备与曹操交战,战局不利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没有人胆敢劝谏让刘备撤退。
当时矢下如雨,法正却直接跑到刘备跟前。
刘备就说:“孝直避箭。”
法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
刘备惧怕法正有失,只得无奈的说道:“孝直,吾与汝俱去。”
法正听到刘备愿意撤兵以后,这才跟随刘备离开。如此一来,在别人都不敢去劝谏的情况下,法正却劝说刘备回心转意了。
这不仅表现了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也可以看出法正劝人的能力。
然而,无论法正是个多么智谋出众之人,现在却只能当一介县令,空有才华却不得施展。
第559章 反心
历史虽然有极其强大的修正性,仍旧因为文昭的到来而被改的面目全非。
由于文昭的插手,导致张鲁挖出玉玺的事情提前了许多年。
而且因为董昭在杨松面前进言,使得张鲁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听从阎圃的建议,反而在汉中南面称王。
这一系列事情引发出来的变故,使得张松举荐法正出使荆州,也整整提前了九年。
现在的法正只不过是一个新都县令,尚未被任命为军议校尉。而且法正现年刚刚二十三岁,在刘璋眼中也太过年轻。
故此,刘璋根本没有听从张松的举荐,派遣法正出使荆州。
自己的建议被拒绝,张松心中一直郁郁不平,他向刘璋辞别离开了成都,前去新都面见法正。
对于张松的到来,法正自然是十分高兴,非常热情的将张松迎到了府邸之内。两人坐定以后,法正就让人准备了一些酒食,与张松对饮起来。
法正喝了一杯酒,问答:“子乔今日为何会来到此地?”
张松也不说话,只是连饮三杯烈酒,这才叹息道:“此次张鲁称王,天子下达诏书要求主公征讨汉中。”
“我素知孝直有经天纬地之能,这才在主公面前举荐孝直,想让你出使荆州,好立下大功能够得到主公重用。”
法正端着酒杯的右手一顿,问道:“子乔为何说出使荆州乃大功一件?”
张松洒笑两声,说道:“以孝直之才,难道还猜不出来么?与汉中相邻的诸侯,又不止主公一家,那刘荆州亦是如此。”
“此次张鲁称王,主公与刘荆州都乃汉室宗亲,如何不会接到天子命令讨伐张鲁的诏书?若是其余诸侯,尚且能够不顾天子诏书,主公与刘荆州却是无法拒绝啊。”
“故此,这次出使荆州劝说刘景升出兵汉中,根本没有丝毫难度,这难道不是大功一件?”
张松对于法正这个好友,亦是十分够意思,想方设法要让法正出人头地。可以说,若非张松一直在刘璋面前极力举荐,法正还不见得能够担任新都县令这个职位。
法正将杯中酒水喝完,而后在手中慢慢转动着酒杯,说道:“看来是刘益州没有理会子乔的举荐,拒绝让我出使荆州吧。”
张松猛然往口中灌进了一杯酒,颓然说道:“正是如此!”
话毕,他也不再说话,只是不停的喝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