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骁勇善战,谋而有成,胸怀大志,时常有北上中原,逐鹿天下之志。故此平定扬州以后,孙策再次将扬州治所改为历阳。
历阳位于扬州西北方,分别与徐州、豫州接壤。
历阳乃江淮水陆之要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梁山峙其东,濠滁环其北,为‘淮南之藩维’,‘江表’之保障。
自古以来,历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孙策敢将治所定于历阳,不仅是因为他有北涿中原的野望,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气魄。
州牧府中,江东帐下文武齐聚一堂。
孙策拿出袁绍递过来的书信,说道:“袁本初与我相约攻打刘备,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张昭道:“吾听说陈文昭出兵攻打幽、冀两州,此必是袁本初惧怕根基有失,这才想要退兵,让主公为他牵制刘玄德罢了。”
“主公若动,刘表又岂会坐视不理?愚以为,出兵汝南不可取也。”
周瑜却是说道:“子布之言虽然不错,然而如今刘备势弱,汝南空虚,正是我等挥兵北上,逐鹿中原之大好时机。”
“又岂能因为忌惮刘表,而放过这个良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主公当尽起精兵猛将,趁着刘玄德尚未恢复元气之时,争夺豫州!”
听见周瑜之言,孙策眼中露出了兴奋的神采。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安于现状之人,早就想要夺取汝南。
特别是南征山越,掳掠到许多人口以后,孙策对于北伐扩充势力之事,更是极为上心。
他厉声说道:“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若不奋勇争先,早晚都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公瑾之言大善,吾欲尽起大军奇袭汝南,尔等休要再言其他!”
第590章 王延
冀州,魏郡,武安县城。
县衙之内,王延与高顺相对而立,居然在闲暇的下棋。
高顺虽然少时家境殷实,对于围棋也多有涉猎,可是论起下棋技巧,却要远远逊色王延。因为高家败落以后,高顺就开始勤练武艺,对于围棋之事再无研究。
与之相反,王延虽然家境贫寒,却也是王莽后人,传承久远,家中藏书亦是不在少数。至于王延,更是少有大志,能文能武,涉猎颇广。
当然,以前的王延武不过三流,文不过纸上谈兵,虽然各项才能都比较均衡,却没有一项十分出众的地方。
可是就连赵云、张辽刚刚出道的时候,也显得颇为稚嫩,更何况是在三国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号的王延?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现年已经三十四岁的王延,早就今非昔比。
这些年,王延虽然没有立下多大功劳,却也一直驻守在上党郡,总揽一郡大小事务,将上党治理得井井有条。
文昭为了防备冀州袁绍,更是一直在上党驻守了数万人马。这些人马全都归于王延管辖,也被他训练得如同虎狼之师一般。
可以说,王延虽然一直很少回到蒲坂,也不是文昭的宗族之人,却也深得文昭信任与器重。
纵观关中诸将,能够像王延这样领兵在外驻守一方,一待就是好几年的人,除了王延,也只有陈虎一人罢了。
由此可见,文昭对于王延有多么器重。
王延虽然不是陈氏族人,却也是文昭同乡,在文昭投奔黄巾初期,就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哪怕当初双方立场不同,文昭击败东郡黄巾,杀死黄巾渠帅卜己,逼得王延不得不带领剩余的黄巾北上。
然而,在王延听到文昭下入狱中之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就带领一干黄巾军的残兵败将,再次领兵南下,准备对文昭施予援手。
陈旭就是那种有恩报恩,有怨抱怨之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
王延如此行事,文昭自然会毫不保留的信任他,让他成为一个,能够独立在外的领军大将。
更何况,王延天资聪颖,非常有发展潜力,若是培养得当,日后必定会成为文昭的一大助力。
再加上王延继承了王莽超前的理论,在很多观念上,与文昭有着惊人的相似。
故此,无论如何,文昭都没有不器重王延的道理。
世间没有天生的名将,纵然是那些历史名人,他们很多也是经历过乱世的磨练,才最终成为名留青史之人。
若是给予王延足够大的平台,他未尝不能成为下一个当世名将。
特别是在太行山中,经历过程昱、田丰指点的王延,现在究竟有多大能量,恐怕就连文昭都不得而知。
王延再次落下一颗白子以后,高顺只得无奈地丢掉手中棋子,苦笑说道:“我又输了。”
高顺这个一手组建陷阵营的名将,这个不苟言笑的将领,此时尴尬的样子,倒也极其罕见。
这些年虽然高顺立下的战功,要远远超过王延,然而在王延面前,他却不敢有丝毫倨傲。
高顺如此,不仅是因为他为人本就内敛;还因为,他深知王延乃是陈旭的心腹爱将,是最早跟随陈旭之人。
对于这个资历甚老,并且在黄巾旧部中威望极高之人,高顺对他根本不敢有丝毫怠慢。
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高顺说道:“君阁啊,咱们不下棋了,还是讨论一下该如何抵御袁绍大军吧。”
说到这里,高顺脸色有些严肃的道:“这段时间,我等四处出击,将田地间的庄稼要么收割完毕,要么焚毁一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