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朝阳_无语的命运【完结】(1105)

  “三年内建造十六艘战列舰,如果不是了解美国的实力,谁又能相信这一事实呢?我们一共只有十三个可以建造战列舰的船坞、船台,但是美国却有二十八个,两倍于我们,和这样的国家对抗,实在是……”

  实在是不太明智啊!美国的工业经济数十倍于东北,于中国,但是现在东北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似乎……似乎并不怎么乐观,夏威夷问题是横在中美两国间一个不可去除的问题。

  美国建造十六艘战列舰事实,实际上就是在向太平洋发出挑战,他挑战的又会是谁呢?是中国还是俄罗斯?

  既是中国,也是俄罗斯,更准确的来说是这场战争之后的胜者。

  “与其说是俄罗斯舰队的到访催生了美国的海军梦,倒不如说是美国的经济发展催生了美国的海军梦,太平洋很大……”

  长叹一口气,那位中年绅士凝视着锚地上的泊停着的俄罗斯舰队。

  “可实际上,太平洋实在太小了,那里不可能容纳两个大国,至于夏威夷,实在是太平洋的生命线,只要我们掌握了夏威夷,我们就可以在太平洋处于攻势,即便是美国建造十六艘战舰也无法改变这一现实,都无法改变劳师远征的现实……”

  夏威夷!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随着海军将视线放之世界之后,海军上下终于真正意识到了夏威夷对中国,对海军的意义,在赞叹着当年大帅的眼光独到之时,同样也坚定了他们绝不放弃夏威夷的信念。

  “就像他们一样……”

  视线投在俄罗斯舰队的身上,中年绅士的唇角一扬。

  “届时等待美国海军的也许是相同的命运!”

  望着那夕阳下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看着那些庞大的战舰舰艏处的双头鹰徽,中年绅士却又突然一笑,摇头说道。

  “哎,想得太远了,现在,对于咱们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瓦解俄国人的攻势,怎么样……”

  扭头看着身边的青年人,他轻声的询问道。

  “我们在南美的情报人员都派出去了吗?都抵达各个港口了吗?电报联系上他们了吗?”

  一系列的问题从他的口中道了出来,那些派往南美各地的情报人员是为了掌握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动向,毕竟他们离不开煤炭,离不开那些先期抵达德国运煤船,这同样也为他们获得情报提供方便,只需要将眼睛盯入港口内的运煤船就行了。

  第250章 走向战争的道路

  美国的气氛很怪异!

  几乎是在金子坚太郎来到美国的第一天,在他抵达旧金山的第一天,他就感觉到美国气氛的怪异。

  “对于中国与俄国之间的战争,美国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观,在罗斯福的演讲中,中国从美国的手中偷走了夏威夷,中国人在美国侨民的手中偷走了“共和国”将残酷的东方式的暴政施加于那里。这是美国人敌视中国人原因之一,而在另一方面,俄罗斯在美西战争时的趁火打劫,抢在美国亚洲分舰队进攻菲律宾之前,进攻并夺取菲律宾,对美国人的影响远大于夏威夷事件,毕竟夏威夷事件对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多少直接冲击,但美西战争却曾掀起整个国家的战争狂热……因此,解决中美分歧,必须从夏威夷着手……”

  在第一天的日记中,金子坚太郎如此写道,作为东北方面派出的特使,他同样也知道,这将是他在美国的外交使命中的核心,他所需要争取的是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中立。

  微弱的星光下,几栋红砖建筑依稀可见,其一栋的上爬满的长春藤,行走在哈佛大学校园里,金子坚太郎只觉得自己似乎陷入回忆之,自己在美国的求生生涯的最后几年,正是在哈佛大学结束的,身边静立着一些不知年岁的大树,浓密的树叶在风轻响。

  尽管校园的旧貌虽然勾起了金子坚太郎的回忆,但是他却根本没有时间去回忆往昔,这次他来之所以来到哈佛大学,是因为接受哈佛大学的邀请讲演中俄战争问题,向哈佛的学生们表演讲,作为哈佛毕业的学生。他自然知道这些学生在十几、二十几年后产生的影响。

  在金子坚太郎到达美国之前,随着后贝加尔战线陷入僵持。开始有美国人说道着什么“中国危险”,象中国这样的国家要抵抗世界上最大的陆军国家俄国,岂能占优势?而更为要命的是,东北仅仅只是中国的三个省而言,这种实力上的悬殊。甚至远大当年的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差距。

  然而,事实正相反,东北军连战连捷,所以美国人完全改变了对中国对东北的看法,不再将其视为一群“卑鄙的趁火打劫者”,而将其视为强者,毕竟现在数十万俄罗斯军队,已经被包围的在后贝加尔。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会战,随时都有可能以中国战胜而结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政治气氛得到了缓解,实际上,早在罗斯福出任副总统时,其就针对东北当年“夺取”夏威夷的行径,大加指责,在其出任总统后更是变本加厉的宣称那是卑鄙的无耻的趁火打劫,在其口中,东北是一群“小偷”至于唐浩然则是“窃贼”。而其更是信誓旦旦的宣称“美国永远保留夺回夏维夷共和国的权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