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朝阳_无语的命运【完结】(1276)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决裂,与友情的决裂!也是与过去的决裂。

  “那……我会怎么样?”

  “一切在君,而非朕!不过朕希望你能做出理智的选择……”

  话声稍顿,唐浩然看着谭嗣同眉头微微一皱。

  “毕竟,一切都注定已经结束了!”

  “是啊,注定都要结束了……”

  谭嗣同点了点头,默默的端起茶杯,品着那茶,这茶许就是那御茶吧,扑鼻的茶香,着实不是普通茶叶所能相比。一口茶水下了肚,谭嗣同站起了身,是习惯或是不自觉的用手指弹了下衣摆,而后看着唐浩然,突然展颜一笑。

  “子然,祝国运昌隆吧!”

  说罢,谭嗣同便朝着楼梯走去了。

  看着朋友那有些落寞的背影,心下已经明白了好友选择的唐浩然,最终还是忍不住出言说道。

  “复生,听我一句劝,去国外吧!”

  去国外吧!

  对于唐浩然而言,这是他能接受的最后的底线了,或者说,他只能做那么多事情了。

  正欲下楼梯的谭嗣同听着身后的话声,他的脚步一顿,前脚悬于半空,片刻后,他摇着头说道。

  “十年革命未见功成,十万志士血何以相酬?”

  一句话间尽是满腔的无奈与苦楚,同样也带着一丝决然,在踏出那一步时,谭嗣同头也不回的说道。

  “子然,我和他们都会看着你……”

  纵是铁石心肠,此时,听着好友这句绝然之言,唐浩然的眼眶还是红,那泪终究还是落了下来,在那脚步声音远去的时候,他知道,这将是两人最后一面。

  “复生,朕……”

  朕必须要以国家为重!

  背对着楼梯,唐浩然看着那窗外的鄱阳湖,看着那点点白帆,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同样也知道自己必须要抛弃什么。

  为人君者,有些事情必须要加以抛弃。

  “陛下!”

  在身后的脚步声停下时,一个话声传了过来。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默默的点点头,唐浩然并没有说什么,而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他的记忆似乎又一次回到了当年在武昌时的那个冬夜,想到两人的初识,唐浩然的长叹了口气,当年的自己是否会想到这么一天?

  “谭复生……”

  念叨着这个名字,唐浩然终究还是任由那泪水落了下来。

  “陛下!”

  听着陛下言中的悲意,李幕臣张张嘴还是没有再说什么,有些事情作臣子的不能插言。他看着陛下重新坐到了桌上,那桌上还有几碟简单的菜食,只见陛下亲自拿起酒壶为对面的酒杯倒了一杯酒,而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复生,我敬你!”

  尽管面前已经空无一人,尽管客人已经离去,但唐浩然却仍然对着空影端起了酒杯道。

  “我此生别无知己,唯君而已,只可惜,你我之路不同!”

  一杯酒猛的下了肚,唐浩然又为自己倒了一杯,看着那未动的酒杯,又继续说道。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好诗,好诗!我敬你!”

  念着另一个时空中,谭嗣同作的这首《绝命诗》,一口将酒喝下后唐浩然摇头长叹道。

  “复生,一路保重,保重……”

  话声落下的时候,唐浩然猛然站起身来,面上尽是绝然之色,他看着李幕臣,冷声吩咐道。

  “好了,江西之事已定,现在就只剩下了武昌了!我们去九江!”

  “陛下……”

  就在陛下经过身边的时候,李幕臣听到陛下细不可闻的吩咐。

  “动手吧!”

  第326章 去向

  “弘武元年,对于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中国在异族殖民奴役中获得了解放,同样也意味着新生,意味着剧变,变革的序幕也正是于这一年开始拉开,在随后的数十年间,整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我们今天所骄傲的一切,都是于那一年奠定的基础,在这个民族在奴役中沉沦258年之后,再一次焕发勃然生机。

  然而新生,往往伴随着阵痛,无论是新税制推行带来抵抗,亦或是为强化法律尊严推行的“法以责众”,这往往都是剧变中的阵痛,也是剧变的代价,但在这些阵痛中最为可惜的是什么?

  我想,真正让人倍觉可惜的恐怕却是谭嗣同,在那个大时代里,他是一个革命者,同样也是理想主义者。在国家大义之下,在强权政治下,注定了理想主义是不能成活于那个大浪淘沙的激进时代了。

  众所周知,太祖皇帝与谭嗣同有着布衣结拜之情,至今时过百年,于太祖皇帝的南昌之行,仍然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论,而最大的争论恐怕就是,两人是否与鄱阳湖畔的观湖楼见面,两人倒底谈了什么?当然,所谓的“观湖楼相会”不过只是的野史所载。

  时至今日,对于野史中的“观湖楼相见”,总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论,历史的真相总是如此的扑朔迷离,但至少我们可以相信,谭嗣同曾留过一封绝笔与太祖皇帝,也正因如此,才留下那首每每读及总让人只觉荡气回肠的诗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