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无人再表示任何异议,而唐浩然同样是满意朝着袁世凯看了一眼,尽管对于这个人一直心怀警惕之意,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却又不得不承认一点——相比于其它人,袁世凯确实有着他人难及的才能,难怪在另一个时空中……想到这,心底却又是暗自心生警意,这个人,到底应该如何使用?
在历史与现实的片刻纠结之后,唐浩然看着众人说道。
“让在乡军人出任治安官和军事比赛只是其中一步,我们要考虑一个整体,毕竟治安官只是在乡军人中的一部分子,朕的想法是,我们要建立民防团,自上而下的建立各级民防团,把所有的男性国民都纳入到民防团体系中来,通过这种全民皆兵的方式,达到用在乡军人,训练民众,改变民众的目标。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如果我们不想办法加强自身,纯粹就是被宰割的命运……”
一番看似动情的感叹之后,唐浩然又继续说道:“这不仅事关国民整体素质提高,千秋万代的事,而且还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亡,如果民防团办好了,那民防团便大有可为,如善加运用,不仅可以御匪卫乡,且可有效动员民众,在战时,各师管区只需要把补充额度按比例下达各区,就可由各民防团区直接补充兵员,如果的兵民合一,方才是天朝上国要走的道路。”
看大家的表情显得极为凝重,唐浩然喝了口茶,认真解释起来:“从现在开始,中国必须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皇权不下村社”的传统,国内的保甲制必须进一步完善起来,以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十保为乡作标准。甲有甲长,保有保长,且兼民防团后备队长,负责本甲、本保男丁训练,乡有乡长,兼民防团大队长,由其负责大队内考校、监督训练,这些职位全部由在乡军人出任,其可以视为“自治会”之外的政府官阶,当然他们可以是领参谋总部的官阶,作为“皇家官员”,自然应该直接进入村议会和村公所。”
唐浩然的提议看似不怎么新鲜,毕竟保甲制千年前即有,即便是现在,虽说设立有村公所,可同样也有保甲制,不过这个保甲制并不那么严谨,而现在推行这一制度,无疑是为了进一步掌握,更准确的来说,是为了控制农村。同样这也不过是寻找一个“由头”,最终的目的,却是把在乡军人充实到社会的各个角度,并利用在乡军人对民众进行军事训练,如此达到“整合全国”的目的。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分割随着传统乡坤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导致乡村权力悉数落于教师之后的局面,毕竟作为帝国的皇帝,他不得不考虑到将来,考虑到未来可能存的隐患,而从权力平衡的角度考虑,用一个群体去平衡另一个群体的权力,才是真正的稳定之道,朝廷如此,地方同样也是如此,制衡,权力唯有制衡才能得已平衡。
“好了,你们看一下,按照今天咱们谈话的内容,整合出一些相应的条阵法规,今年,咱们要把全国性军国民化办好!毕竟此事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大计!”
话声微微一顿,凝视着众人,心知他们并不清楚,这场运动将会带来什么样改变的唐浩然,又继续说道。
“好了,这个议题现在结束了,那么还有另一个议题需要讨论,就是外交问题,现在,我们的外交政策直接关系到未来十几年内的走向,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第364章 决裂
“中国外交的几年内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嘴里叼着玉米烟斗,朱尔典坐在吸烟室的壁炉边的沙发上,此时这位来中国已经三十二年的英国驻华大使大使的眉宇间闪动着一丝忧虑。
而在忧虑之外,更多的却是疑惑。
在南京的外交界,几乎的外交官都知道,英国驻华大使,这位出身于农家的爱尔兰人,是一位真正的中国通,与其它号称中国通的外交官全然不同,他在中国生活、工作了32年,作为英国人的他,对中国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对英国的了解。
32年前,不过才24岁的朱尔典便来到中国,先在北京领事馆任见习翻译员,后到沿海各口岸学习领事业务。来华38年,对中国文化、官场和官员非常熟悉,而在另一方面他除和很多中国官员有着良好的私谊之外,他和皇帝陛下结识极早,两人可以说是二十几年的老朋友,在政治、性格和处世风格上彼此十分了解。
在南京的外交界,尽管所谓的公使团早已经消失于无形中,但是朱尔典在各国驻华大使中资历最深,威信最高,甚至有时候,中国政府外交部也不得不通过朱尔典协调各国立场、解决外交争端。
“中国外交的走向……”
在过去的几年间,尽管中英两国间的条约仍然维持着,但是,随着两国的互相警惕,使得那一纸条约早已经成为了两国间的束缚。而各国的外交官们同样注意到,在过去的几年间,中英两国间的关系日益疏远,而相对应的是,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日近——除了于陆军大学充当教官的德国将军之外,中国更是同德国进行了其它方面的合作,现在两国更加强了进一步与政府、军方的联系,敏感的外交官们都已经意识到,似乎中国正在对自己的外交进行着根本性的调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