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朝阳_无语的命运【完结】(176)

  “这金明圭是李王亲信,若是他信大人,那李王自然会相信大人!”

  恭看着面前的本家,唐绍仪的心思却是依然平静不下来,原本他之所以会来天津,除去向其告知朝鲜诸多事宜之外,更重要的是想看这人如何应对朝鲜之局,可却全没有想到,论其果断,更远甚于袁慰亭,相比之下,若是说袁慰亭“胆大妄为”的话,眼前这人恐怕就是“胆大包天”了。

  “李王信我?”

  唐浩然笑看着唐绍仪,这位驻汉城领事在接下来的几年间,纵使不是自己的亲信,怕也要担起亲信之责。

  “信我又如何?不信我又如何?”

  摇摇头,唐浩然接着说道。

  “无论他信与不信,这次都要抓住机会,至于……少川,”

  请唐绍仪坐下来,唐浩然的双眼直视着此人,他从汉城过来,又岂是告知自己朝鲜之事?恐怕还有其它的心思。

  “待你我到达朝鲜,大事定下之后,这外务之事届时可就要由你全权负责!”

  这也是没有办法,谁让自己身边没有一个懂外交的人?便是韩彻、李幕臣他们经验尚且不足,且还有其他地方用得上他们。

  “大人……”

  不待唐绍仪说话,唐浩然便伸手止住他说道。

  “少川你听我说,此时朝廷委我赴朝,又岂只是交涉通商外务?朝廷之意在于朝鲜推行新政,这外交,不过只是新政诸多事项中的一项,我又岂能让外交之事牵绊,在朝鲜若论事责,不外你我,到时候你司外交,我主朝鲜内政,出了事情,自然有我这个总理大臣去担,这朝鲜外患,非在英俄,英俄两国互相牵绊,自不容彼此于朝扩张,这便有利于我,至于美国,支持朝鲜独立,亦不过就是嘴上嚷嚷,海外干涉,先待他们过了国会那一关再说,所以,英俄美三国之事,尽由我担,这朝鲜之患全在日本,所以……”

  笑瞧着唐绍仪,唐浩然笑道。

  “你的责任,就是帮我把日本人挡下来了,还是那句话,对付日本人,不能一味退让,该硬的时候就要硬,他们现在不过只是瞎嚷嚷,国与国之间,终归还要在靠实力说话!现在他们还没那个实力。”

  唐浩然的一番训示,让唐绍仪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些道理袁世凯用了数年才摸索出来,而唐浩然这边却能轻松窥知,可见其知洋绝非虚名。

  “大人……”

  试探着唐绍仪问道。

  “那大人准备何时起程赴朝?”

  “赴朝?”

  唐浩然沉吟片刻,而后看着唐绍仪说道。

  “自然是要等到卫队练个六七成再说!”

  第3章 募勇

  清早,公鸡打鸣的时候,床上支着的帐子里还黑乎乎的,他睁开眼睛,想不出这天和往日有什么不同。房子里静悄悄的,再也听不到爹发出的微弱咳嗽声。爹娘的房间在堂屋的另一头,与他和弟弟的房间对着。

  几年前每天早晨,每天清晨一醒来的时候,他首先听到的便是那边传来的咳嗽声,三年前入冬的时候,爹便病了,一病不起直拖了几个月。他和弟弟常常躺在床上听着爹发出的痛苦的咳嗽,那咳嗽声响了几个月后,终于在三年前的进春的时候停了下来。

  父亲去世了!

  过去父亲在世的时候,靠着家里的小买卖,这日子还算过得去,更是能读得上私熟,虽说格外受先生器重,可这只剩老母幼弟的家里,再也供不起两个人读私熟了,瞧着那边小床上睡着的正香的弟弟,想到去年爹送他进私熟时的高兴劲,他又一次闭上了眼睛。

  父亲既已离世,那这个家就得靠他这个做长子的撑起来,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着实不假,他既做不得生意,又干不得农活,如何养家?如何孝敬老娘抚育幼弟?

  迫于生计,他说服了母亲,花了二十余两左右打点,方才以14岁冒充18岁入了水师营,成了水师营的学兵,于水师营中当差、上课上操,这一当便是三年。

  胶东人有句流传千百年的话:“能上南山去当驴,不下北海去打鱼。”海上生活的艰苦可见一斑,于水师营中当差,还要忍受着晕船的痛苦同大海相搏,一旦遇到暴风之类的天气,还有性命之忧。

  不过,他所在的学兵却是勤杂,无上船之忧,军饷较之船兵亦少许多,虽是如此,可是靠着水师营每月三两的饷钱,却能让老母幼弟衣食无忧,又能让幼弟读得上私熟。

  只是……想到荒废数年的学业,他忍不住长叹口气。

  在叹息之余,却又想到另一件事——三天前,那位叫商德全大人,来了水师营,在水师营外设了募兵点,这募兵的告示,不单贴满了全城,就连同乡里也贴满了。

  那是驻朝大臣募勇充卫的告示,所召的人倒也不多,不过三百余人,不过与过去官府募勇那样,坐办到某个村,在一帮为肚皮发愁的壮丁里挑出一拨就算交差。按照那位商坐办在告示中所说“此番驻朝大臣募勇充卫,关乎天朝上国之体面”,故对丁勇要求极为严格。所募兵丁,须有确定籍贯,且家世清白、有地保作保,甚至还要求丁勇必须会写自已的名字,粗通文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