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正如唐浩然所预料的那样,他的话声不过是刚一落下,昆德的双眼便是猛然一睁,面上全是惊喜之状。
“唐大人,这,这是真的吗?”
如果是日本人发放的勋章,昆德倒不觉得的奇怪,日本清楚的知道,欧洲人来到亚洲,除去金钱之外,还想获得什么。可是中国人——中国人对于给外国人的奖励却是极为吝啬的,他们或许会在金钱上远比日本人更为大方,但是却不愿给予外国人荣誉,而这荣誉恰恰是他们回国时所需要的——需要向他们的家人、朋友炫耀东方之旅的证据!但在这方面,中国人却是吝啬到极点。
而现在唐大人,这位中国派出的朝鲜统监,却极为难得将给予他们所期待荣誉,这如何不让他惊喜。
“先别高兴的那么早,昆德先生,毕竟,只有少数的人能够获得勋章,而只有最杰出的人士,才能获得……”
故意卖了关子,唐浩然笑说道。
“获得更高的奖励,我的朋友!”
伸出右手的同时,唐浩然的脸上依然带着微笑。
“相信我,在这里,只要你们为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努力,那么,作为朝鲜统监,我一定不会吝于你们应得到的奖励!”
什么是他们应该得到的?
因为对晚清历史的了解,使得唐浩然深知这些洋鬼子在离开中国时,大都是带着怨言,而这怨言中的很大部分,就是他们自认为没有得到相应的荣誉,甚至这是其中不少人之所以人浮于事的原因,他们仅只是将中国视为一个捞一把的地方,因为他们不相信这片土地能够给他们带来荣誉。
丰厚个人的待遇之外,还有名誉,既然在金钱上亦不吝啬,那在名誉与荣誉上,为什么就不能“慷慨”一点呢?以后世的经验来说——名誉却是更为廉价的,但同样名誉却又是最为无价的。而这恰是晚清的误区,其实说白了,就是那种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的心理作怪。
等于庚子之后,八国联军把“我大清”的最后一点自尊完全打没了,一切似乎都好办了,可问题是——晚了!
离开细棉土厂工地时,李光泽不时的看着东主,先前在工地上,他同那个洋鬼子说了什么?竟然能让那人那般的高兴?他听不懂英语,当然更不懂德语,自然不知道自家的东主是如何忽悠洋鬼子的,于是便开口问道。
“大人,您方才是……”
“忽悠!”
李光泽的问题让唐浩然先是一愣,而后又直截了当的回答道。
“别的先不说,先忽悠着让这些洋鬼子尽心尽力的给咱们干活,不至于拿着银子不干就行!”
见其似乎还有些不理解,唐浩然又接着说道。
“打个比方来说,两个地主家都雇着长工,一家工钱给的高,可对长工是左也看不惯右也看不惯,言语间全是轻蔑,长工嘛,劳苦人,地方,富人,自然也就瞧不上了,可另一个,工钱给的少了一点,可这家的地方会做人,成天好话夸着,临走了,还给他个牌子,上面写着“优秀长工”,你说,这长工于那家干活更尽力?”
简单的比划,只使得李光泽陷入沉默之中,这比划虽说简单,可是说的却是事实,若是当真在乡下,像前者那样的地主根本就雇不到长工,更别提让人为其尽心干活了。
“大人,那您的意思是?”
“容我先想想,等想出来再说……”
话虽说了出去,也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做,可具体怎么办唐浩然心底倒是还没什么方案,坐在马车上,他朝着周围看了一眼,视线之内的特区空荡荡,还没有多少建筑,不过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罢了。在马车朝着南区走去时,唐浩然便把话题叉开说道。
“崇山,关于那所学校,你有什么想法?”
第49章 百年大计
学校!
在仁川特区,第一座红砖结构建筑除去纺织厂、细棉土厂的厂房之外,恐怕就是位于南区临海的“东亚同文学院”了,甚至这是整个特区第一座的公共建筑,由此可见其于特区内的地位,而东亚同文学院的创办之所以被置于如此高度,却是出于一个目的——对朝鲜同化政策的需要,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培养特区需要的人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东亚同文学院,既然是培养行政人才,亦是工科人才的一所学院。
“中华主义!”
在进入已经建有七座三层楼房的同文学院时,唐浩然对李光泽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先前在路上,在询问李光泽的想法时,在某种程度上,两人倒也算是接近,但分歧却更多,尤其是在办学的思想上。
苦于人才不足,从统监府创办至今,唐浩然一直苦于这个现实,不仅仅只是工业人才,即便是连同最基础的教育,亦是如此,尽管中国教育历史远超过欧洲,可千百年间教育停滞不前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尤其是近现代教育革命之后,中国教育更早已被西洋各国远远的甩在身后,没有合适的教育人才充任教授,亦没有合适的教育家主持同文学院。
亦正因如此,唐浩然才会感觉如此疲惫——许多事情,他不得不亲自操办,以至于他甚至还怀自己是不是有“兼职癖”,就像现在除去朝鲜统监之外,亦是警备处处长、同时还是特区建设委员会委员长。至于警察学校以筹备中的海员学校以及同文学院。更是当仁不让的校长、院长。而之所以兼任一个个职务,一方面固然是希望把权力抓在自己的手中,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无人可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