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渔养军?
他的意思是说养一群渔民?
“继续说!”
“大人,学生说的渔倒不是如山东、仁川等地操持小木船之渔民,而是指远洋船上的船员,这捕鱼,捕的也不是小鱼,而是鲸鱼!”
“你是说捕鲸!”
诧异的看着李涵,唐浩然倒是没想到他会提出这么一个建议。
“正是捕鲸,在煤油之前,欧美各国皆以鲸油为用,亦以其作机械润滑油,但二十年前,美国以及其它国家的捕鲸业就迅速开始衰亡,油井的发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廉价燃料,新出现的煤油更便宜,煤油灯也更亮。”
之所以会提及捕鲸,却是因为李涵于水师学堂时,受其教员的影响,多少了解了一些欧美捕鲸知识,于其看来,没有比捕鲸更适合训练水兵,而更为重要的是,李涵希望能够尽快驰骋大洋,而不是终日困于陆地。
“在各国捕鲸业因煤油等开采石油衰退前,如美国等国捕鲸船长年累月航行于太平洋、大西洋等深海,每次出航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相比于普通商船的定点航线,捕鲸船却时常航行于陌生海区,如海军一般,且其水兵长年航行于海上,其纪律亦近于海军,非普通船员所能相比,现在各国捕鲸业早已衰落,上千艘捕鲸船存于港内,价格之廉近乎于白送,虽其鲸油无用,但一条鲸鱼轻则数千斤重则数万斤,如若取其肉,非但可供应军警学校食用,且又能操练海军,岂不收以渔养军之用?”
虽说研究过《海权论》可并不意味着韩彻了解大海,听李涵说捕鲸的时候,他不无疑惑的低声问道:“一林,这炼油倒还好说,可若是取鲸鱼之肉的话,于船上又如何保存?难不成只有冬日船只方才出海?若是盛夏,这船上的鱼肉又如何保存,总不能尽用咸肉吧!”
“我们可以先在如对马一带的近海去捕,等到了冬天的时候,再往深海去捕!”
就地屠宰,当天贩卖、食用新鲜肉食,这是数千年来的肉食消费的形势,长时间保存只限于腌肉,对此唐浩然又岂会不知,在李涵向韩彻解释着的时候,唐浩然想到了后世渔船——冰!
在这个时代,或许工业制冰的规模远不能同后世相比,但毕竟已经发展了十数年,如果建立现代制冰工厂的话,再对捕鲸船加以改造,又何需担心肉类保鲜的问题。
“不需要,夏天也可以往远洋捕鲸,冰!可以在船上造保温室,存放冰块,有冰块保持低温,鲸肉自然能保持新鲜,即便是冰化了,在鲸鱼出没的北半球和南极一带海上,也有大量的冰块,有了冰自然不用担心保鲜。”
说罢,唐浩然朝着李涵看了一眼,瞧着这个脸庞黝黑的青年,笑着问道。
“怎么,一林,在陆地上呆够了?”
虽说他只是提了个建议,可唐浩然又岂会不能觉察他的话中之意。
“难道大人就不想尽快建立一支现代的海军吗?”
李涵的反问让唐浩然哈哈一笑,笑声落下时,他用马鞭猛抽马身,在马速加快时,大声说道。
“好,咱们现在就回仁川,一林,既然你想到海上去,那咱们回到仁川就办这件事。”
第59章 在水一方
虽是骄阳当空,可十一月的北方大海上却是凉意袭人,凉凉的海风把乘客们都赶进了船舱,只有极少数的人们站于舷边,不知是在思索着什么,至于顶风的船艏处,更是没有几个人。
走出舱室,赵立铭从银质的烟盒中取拿出一根香烟,作这怡和洋行的买办,他是奉大班的之命前往仁川,以便同北洋公司恰谈机器采购一事。
吸着烟,他不由的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现在的上海洋商之间无不在谈论着仁川的北洋公司,其在短短数月间,便购进了多达二百万两的机器设备,而且瞧着那势头,似乎还会购进更多的机器设备,于各洋行而言,现在北洋公司的重要性已经列同北洋衙门了,不过北洋衙门买的是枪炮,而北洋公司买的是机器。
“希望能谈下笔大生意吧!”
心里这么嘀咕着,冷风灌进衣领时,他还是忍不住缩了下脑袋,朝着左右看了一眼,他注意到舷艏站着个少年,之所以说其是少年,却是从其背影上看去,其太过瘦弱了,而且穿着身显然有些不甚合身的灰呢洋装,头上戴着顶呢帽,似乎没有辫子。
好奇间,赵立铭向前走了过去,走到船艏处,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少年,在看到少年的瞬间,他整个人不由一愣。原因无它,在他面前的那里是少年,分明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其耳垂处甚至还有耳钉钉孔。
这穿着男装的女子,这会似乎正闭着眼睛感受着海风,白里透红的脸庞显得异常丰腴。虽是穿着并不合身的男装。但那俏颜依然看的赵立铭心里怦怦直跳。这女孩的模样与他在上海时见惯的女人不同,模样清丽非常,五官如西洋女人一般分明,却又不失中国女人的精致。
“咳!”
刻意的咳了一声,赵立新看到女孩朝自己看了过来。
正感受着北方海风的李欣雨,听着耳边的咳声,眉头由不得一锁,白腻的脸庞上顿时闪过些许不快来。只是扭头看了一眼,待瞧三四英尺开外站着的那个穿着布袍外罩西装的男人时,脸上的不快更浓了。视线便再次投向了大海,对身边的眼光全是视若无睹的模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