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在接到报告后,又将此事报告给予德皇,而刚刚继位两年,野心勃勃的德皇威廉二世,自然不愿放过在东方发挥影响力的机会,立即责成施里芬办成此事。
可派谁最合适?
尽管驻北京的公使馆,早已将唐浩然以及亦有训练新军使命的相关情报告知柏林外交部,但对于德国而言,现唐浩然于清国的地位,远不及李鸿章,这意味着高等军衔者,自然无法派往,而在另一方面,唐浩然亦对德国极为了解,一般的普通军官自然也无法令其满意。
在几经选择考虑之后,最终施里芬选择了一个人,一位刚刚晋升为陆军上校,且又有着东方经验的总参谋部军官——梅克尔。
施里芬推荐的克莱梅斯?威尔汉姆?雅科夫?梅克尔,已经五十岁了,是老毛奇最欣赏的学生之一,曾于七年被派于当时在欧洲鲜为人知的东洋岛国日本,担任日本陆军大学的教官,其旅日三年,可以说现在日本陆军中中高级将领皆出其门下。
命运在这里似乎开了一个玩笑,嫡造了现代日本陆军的梅克尔被派到了中国,对此唐浩然当然不知道,至少在他来到仁川之前,根本就不知道,甚至还因其是个酒鬼,而且唯独爱好莫赛尔葡萄酒,还特意委托洋行从上海买来了足足上千瓶莫赛尔葡萄酒,以满足其嗜好。
就这样,梅克尔带着三名步兵军官、两名炮兵军官、一名骑兵军官、一名工兵军官和一名辎重军官乘船前往上海,又从上海来到了仁川,在仁川的招待宴会之后,便住进了永宗岛陆军学校内的别墅,也就是在那场招待宴会上,唐浩然才知道自己请来的这个德国专家就是那位大名鼎鼎“没教会日军防御”的陆大缔造者。
不过这会再后悔也没用了,甚至唐浩然不停的在心里安慰着,毕竟得其真传的日军打败了俄国人,横扫了东南来,自己条件尚还不高,先别提那么多要求。
办了学校,就开始招生了。招谁呢?
手下只有“四千警察”的唐浩然,自然不能像日本人办陆大时那样。在上千名军官中通过考海选出10%的优秀者。只能凑合着对付着。拿出武备学堂军事考卷。对所有的“警官”进行考试,虽说考卷并不复杂,可合格率却不到30%。
学生有点先天不足,老师也有点发育不良,这就是讲武堂的现实,不过,梅克尔到底也是德军中的战略战术的专家,所以他在课程设置上也是绝对的实务优先。
“目前讲武堂的课程分“普通学”和“军事学”两类。普通学包括“交通、历史、数学、统计、国际公法、法律、外语包括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以及日语”。共608课时;军事学再分为“学科”和“术科”两种,学科包括“马学、卫生、会计、兵器、建筑、参谋学要务、战史、战术、海战术、地形、沙盘、要塞战术”,共1796课时,术科包括“马术、参观、野外测量、现地战术、参谋演习拉练、战史旅行、基层勤务、秋季演习、参加特别演习”,不算马术共304天,马术是806课时。”
作为武备学堂教务处主任的吴其藻,这位曾于水师任职的留美幼童,是常驻学校的最高官员,至于作为校长的唐浩然,平均一个星期才会来一趟学校。唐浩然之所以会再次关心起课时的安排,却是同另一件事有关。
“按照这个课程安排。一年能毕业吗?”
一年,这是讲武堂的学制,之所以将学制压缩到一年,却是因为自己根本没有时间等,现在对于唐浩然来说,他需要的是一年一批的快速培养出足够的军官,而现在这一期生不过242人,既便是其全部毕业,也不过只能满足一个师。为此,不得不通过增加了一年课时的方式,压缩学期。
“校长,按照目前的一年学时安排,一年毕业基本上没问题,但是……”
行走于校园中的吴其藻朝着校场上正在进行马术训练的学员看去,然后引用起梅克尔上校的话作了回答。
“以梅克尔上校看来,一年或许可以令其初步掌握陆军军官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但也只局限于此了,这极有可能限制其未来的发展,”
在引用了梅克尔上校的观点之后,吴其藻又继续说道。
“上校建议我们在未来应仿效日本陆军,建立陆军大学,以培养参谋及其高级指挥官,否则以目前讲武堂所学,绝不能满足军队高级指挥官以及参谋之用。”
“陆军大学……”
念叨着这词,唐浩然又岂不知梅克尔说的是实话,说白了讲武堂这一年期培训出来的军官只是中基层军官,而其所学有限自然限制自身成为高级指挥官可能,但问题在于,自己有那个时间去等吗?想到时间,唐浩然不禁想到东洋的那个邻居,那个邻居正处心积虑的计划着进攻中国。
面对日本的威胁,自己只能想办法加强自身实力,而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这个威胁,自己正在一步步的推动着那个计划,那个计划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一切只能交给时间和未来去决定,但自己绝不能把所有的筹码全押到那个计划上,在此之前,必须要不断充实自身实力,以备将来。
瞧着马术场上那些骑着西洋马训练马术的骑兵科学员,唐浩然的神情变得越发严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