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过去这统制经济是否会动摇,他不在乎,那是因为不知道,不了解,可现在他却清楚的知道,单就是对朝鲜的“统制”每年所得资金就够修近千公里铁路,够建十几座大型工厂,而以府中的日裔职员的说法,日本明治维新数十年,造船业投资不过18万元,而机械制造业投资不过200余万元,而之所以投资如此之少,完全因为其资金无法筹措,政府如此,企业亦是如此。
而相比之下,经济统制下的朝鲜却全无资金问题,即便是按照大帅的意思留于朝鲜,用于朝鲜建设的不能超过30%,同样也数倍于日本,如此一番比例,经济统制一年之功竟不逊于日本二十余年开化之功,如何不让人心惊。
可在另一方面,宋玉新又岂不知,这经济统制统制来的财力是把生意人挣的一部分钱拿到了官府的手中,自然没人乐意看到官府把碗里的银子往官府里挖,不用问,他们自然会心生抵制之情,过去还能接触是那是因为大家伙和官府一起从朝鲜人碗里挖银行子,可现在却不一样,现在却是在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银子,虽说那银子还没进他们的口袋。
想到大家伙的抵触,宋玉新的心底不禁升出一阵忧虑,看大帅面上的怒容,想着大家伙对垦殖一事的上心之状,就在忧心此事事如何解决时,他的眼前却突然一亮,便轻声说道。
“大帅,其实,与其现在同他们争这事,倒不如先把此事放下!”
有些事情,不见得非要急着眼下解决,可以暂时放一放,缓一缓,再说这件事,原本就不见得是什么紧要之事。
“放下?杰启,你的意思是?”
唐浩然诧异的看了眼宋玉新。
“大帅,现在这督府刚建,万事俱是开头,焉能耽误?这事我看还是先放一下,先把大事办了的要紧,至于这垦殖嘛……”
话声稍顿,见大帅一副沉思状,宋玉新便继续说道。
“可以待到土地调查完成后再行定策,否则还家当多少都不知道,如何垦?如何放?至于眼下,可以先由农垦团加以垦殖,嗯,至于关内流民安置,这实属正常安置,谈不上放垦,即便是让他们种,种的也是农垦团垦出来的熟地,是要往官府交租子的,若是农商部那边有说词,就放给他们几万亩熟地,只要他们交租子又有何妨?至于大帅您这边……恐怕还是要多同关内的督抚们打打交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毕竟您也这是这天下九督之一嘛!”
(过去,铁板一块是因为利益共同,现在言语相争亦是因利而生,正如许多公司一般,创业最是团结时,现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如何平衡官员们的利益,这是一个难题。
第7章 立世之基
正值伏暑,武昌城内有如火炉一般,天气闷燥非常,城内处处回响着阵阵蝉鸣,暴晒的街道上鲜少见到行人,纵是有人走过,亦是挤在路边的些许凉荫下匆匆走过。
而这伏暑的闷燥之中,武昌城中却是涌动着阵阵暗潮,与官场闯荡的他们又岂不知道这“天下九督”之局,对于他们而言又意味如何?于是便有些嗅觉敏感的补官们开始上窜下跳的活动起来,试图在这大变之局中谋个一官半职。
几乎是在朝廷下旨“议政”的那天起,这天下的补官们便都意识到,这是他们的晋身实职的良机。
可不是嘛!
过去这天下官吏尽出吏部,纵是地方督抚有意推荐,亦需待地方有空额,且吏部未曾差遣前推荐,若有任命纵是推荐亦只能挂补。如此一些这些云集督府所在的补官们,自然也就是一差难求了。
但今时却不同往日,往日国政为中枢所掌,现今这国政却尽为地方都督所把持。且不说其它,就是那位受命主持东北建省的“东三省总督”唐浩然唐大人,刚一上任,非但把三省将军尽数遣回京城,接着又便大刀阔斧的于东北推行“政改”,那地方官的任免,完全出自总督府,而非吏部。甚至其还于东北废除了国朝的品级——省无巡抚、府无知府、县无知县,有的只是各级民政长官,这地方总督跋扈如此也属罕见。
虽说其它八位总督自不像他这般跋扈,可大家伙又岂会眼瞧着他唐子然专权?从浙江巡抚袁世凯的委任中。消息灵通之人便能看到这地方上的总督,已经开始挑战起朝廷的委官之权了。
当时杭州还为“乱逆”所据,直隶的李鸿章却与两江的刘坤一、闽浙的卞宝第私下相授的。将浙江巡抚授予时任台湾巡抚袁世凯,再调袁世凯往浙江平剿逆匪,如此才有了三地共同平定逆乱的举动。
到最后朝宫廷非但未曾怪罪,甚至还下旨认可了这一委任。当今国朝各省,总督与巡抚关系基本平等,巡抚主持一省政务,总督所驻之省有时干脆不设巡抚。由总督兼任。可任谁都知道,这督抚关系绝不是“正职”与“副职”的关系,而旧时又其是非总督所驻之省的巡抚往往总督平起平座。把持省政于巡抚之后,虽是总督亦无可奈可,就像张制台诸事只能与湖南巡抚商量,而不能“委派”一般。若湖南巡抚反对。往往也只能不了了之。
可现在却完全变了模样,凭着“议政”之名,总督有了把持地方之权,届时自然会借口整顿吏治,任用私人以求巩固地方,而这个“私人”,便是补官们的机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