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帅沉默不语,作为曾经的留美幼童容尚勤生怕其惜财而少派留学生似的,连忙解释道。
“大帅,这派出国不同,月给费自然不同。以英国为例,这年给费虽说有192英镑之巨,扣除相应学费之外,每人每月生活费,不过五英镑左右,虽每年60英镑生活费于英国足够普通家庭养家糊口,但考虑到学生需要购买书籍,旅行以及试验等各方面的支出,每年60英镑已经颇为紧张了!”
在制定留学经费的问题上,容尚勤先后对多个国家进行了仔细的调查。每一个派出国的月给费,都是极为准确的。虽说学费一般都是由相关的管理机构与留学生所在学校直接结算,但因需要对留学经费实施预算,所以就对留学各国制定了统一的给费标准,这一标准中包括有学费,而各校之间的学费或者有多少,但学生的生活费却是一致的。
“鹤兰,留学本来就是一个耗费颇多的事业,自然就不能省钱,更不能为了省钱,而千方百的压缩开支,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专心致志的学习,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瞧着这位有过留美经历的教育部长那副紧张模样,先前思索着俄罗斯问题的唐浩然则笑着说道。
“我看,这份预算罗列的还不够详细,比如学生的治装费问题,嗯,还有给予学生的体恤费,留学海外的学生众多,难免有生病或病故海外的情况发生,生病的治疗费如何负担?如若留学生于海外病故,相应安葬或者运柩回国的费用,这些都要有相应的方案……”
话声稍顿,对于花钱唐浩然并不担心,在这个时代,欲实现“富国强兵”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求知识于世界,必须要向海外派出留学生,在历史上,如果没有日本数十年如一日的向欧美派出数以万计的留学生,又岂有日本从列强口中的肥肉摇身一变成为列强之一。
正因为早在两年前,唐浩然便制定了相应的留学计划,但因为资金,尤其是人员的制约,使得直到现在,在十余所同文院校的努力下,才筛选出这么千人的留学队伍,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有相对扎实的外语基础以及数学基础。
“既然我们要办留学,就不要害怕花钱,很多事情都要考虑周全,毕竟……”
看着容尚勤,唐浩然把话峰一转。
“我们不是满清,不是只把一批人送到国外留学,然后便停下了,现在我们的大学正在的草创之中,包括同文学院在内,与其说是大学,倒不如说是专科学校,即是如此也是不合格的专科学校,正因为高等人才的不足,我们每年才要花费数百万元聘请海外的教授、学者,就像同文学院的经费,60%是教授和学者的工资!”
感叹着引进“外国智力”昂贵之余,唐浩然又继续说道。
“所以,我们才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才,我们的大学尚有不足,那么就把人派出去,派到欧美的大学中去留学,今年我们派出的是1032人,明年我们可能要派出两千人,后年可能会是三千人,几年后,我们甚至会上万人的派出……”
历史告诉唐浩然智力资源能够自给直接决定了的国家的未来,而欲解决智力不足这一困扰中国近代百年的问题,只有一个解决之道,那就是不断的派出留学生,通过大量派出留学生在短时间内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对于留学生的派出,唐浩然正是意欲通过大规模派出留学生,以尽快实现智力上“自给”,而不像现在这样,智力严重依赖“外援”。
“五六年后,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就能取代一部分雇佣的外籍人员,十年后,现代智力匮乏的局面将会得到缓解,健全的自我培养体系将会建立,到那时,我们才真正为成为强国打下第一块坚固的基石。至于所谓的工厂……相比于人才。不过只是辅助罢了!”
这个时代所有的西方资本家都是逐利的。他们会把最优秀的设备以至专利卖给外国,因此工厂只要有钱就能建起来。但是没有人才,谁来建设工厂、管理工厂呢?
而这正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培养出自己的人才,以至于工厂管理像是衙门,工厂生产则完全依赖西洋技师,甚至即便是那些西洋技师亦大都是外行技师,生产出来产品完全不甚适用。
即便如此,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几十年间所裱糊的那点窗户纸。在百年后竟然让许多不明就理的人感叹“我大清的开化”,“我大清的文明”以及“工业发达”。
可实际上那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甚至就连城堡都谈不上。只不过是无根之萍罢了,所造出的那些证明着“我大清工业发达”的武器,不过只是劣质而又无法标准化的“作坊货”,正如某个特殊时期那些所谓的“献礼车”、“献礼飞机”一般,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而“我大清”的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等局厂制造的“争气炮”、“争气枪”,甚至连他的创办者——李鸿章自己都不用,北洋陆水师更是全用洋货,而那些所谓的“争气炮”、“争气枪”往往只是用来打发穷省防军。纵是如此因枪炮不堪使用,退货亦是经常之事。甚至为穷省所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