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李鸿章的时候,中村的语气中完全是一副景仰之色,过去他极度轻视这个家伙,很难理解他在外交上的一些让步,可现在他却对其佩服的五体投地,正是因为他才令清国这个衰弱的大国在依然屹立于东方。
如果李鸿章在日本的话,也许能够钳制那些愚蠢的家伙们的妄动吧!和许多日本人一样,无论是古川还是中村都将日本覆盖的原因,归罪于那些愚蠢的而又不自量力的家伙,甚至将其归罪于日本人的性格,总是狂妄自大而全不知现实,只有遭受狠狠的教训之后才会清醒过来,可西洋人并不是中国人,中国会对他们的狂妄自大持以宽容的原谅,但西洋人却蛮暴的将日本变成了历史。
“李鸿章……”
在因为开始下船而引起的一阵骚动中,将视线投向天津的同时古川不禁在心底感叹道,“确实是个很伟大的东洋人物!”
这一声感叹之后,古川又问道身边的好友。
“中村,你说等到我们到了天津之后,会不会有机会见到李鸿章?”
尽管明知道作为小人物的自己求见李鸿章完全没有一丝可能,但对于这一切古川依然还是充满了期待。
“也许,到时候我们应该去求见他,向他表达我们的敬意,你觉得呢?中村!”
(1)学士:旧时日本对大学生的称呼。
第38章 沉默
日新月异,或许没有比这更适合描述天津的变化了。不过只是短短五个月间,天津像是一夜之间焕发勃勃生机似的,到处都在发生着变化。那一条条平整的碎石柏油路正取代城内破旧的道路,甚至就连道路两侧也多出了公共厕所,来回巡逻的警察,同样也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感。
无论是对于身处天津的百姓亦或是外国人,都深切的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变化。而几乎所有人都将这一切归功于北洋衙门中那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北洋大臣,归功于李鸿章。
“照麿,你看现在的天津,与明治初年的东京是何其的相像啊!”
透过马车车窗,加藤弘之看着窗外的天津市街颇为感慨的说道。
车窗外的天津,能看到不少穿着西装的黄种人,他们可能是日本人。但也有不少穿着马褂袍衣留着短发的中国人,不知从何时起,在天津人们正在剪去辫子。尽管更多的人穿着满式的衣袍,留着丑陋的满清式的辫子。但是于加藤弘之这位经历过幕府与明治时代的官僚学者看来,这却恰恰正是新与旧交替之时,很快那丑陋的辫子将会从中国人的后脑去掉,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所意识的不正是汉民族的意识觉醒吗?
当整个汉民族不再甘心为满清所统治时,在中国享有很高声誉的李鸿章只震臂一挥,即可令北京的满清政府垮台。到那时中国在李鸿章的领导下,会不会就像现在的天津一样,处处显现着它的勃勃生机!
“处处都能看到新旧交替的变革。处处都能感受到新政的气息!”
“又有什么意义呢?”
加藤照麿有些不满的于心底轻喃道,显然他无法像父亲一样看到那令人充满了期待的一面。
在他看来,相比于李鸿章,也许唐浩然更适合未来,不是因为他年青,而是因为他是清国最西化的人物,而且他还指挥着一只强大的军队。甚至他的新军还在战场上击败了李鸿章的淮军。
正因如此。他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一意孤行的来到天津,甚至将李鸿章视为未来东洋世界的悍卫者,似乎对于父亲而言。作为胜利者的唐浩然是不值一提的,反倒是李鸿章,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但是通过一些朋友的来信,加藤照麿反倒对东北充满了好感。并非仅仅只因为唐浩然的缘故。而是因为相比于天津,东北用人更为大胆,他的许多朋友都在东北受到了重用,既有于政府中任职的官员,也有公司的高级职员。
反观那位被父亲视为伟人的李鸿章,现在甚至连求见他一面都可以说是极为困难,就是今天父亲去求他,也是提前约好的。
“这新旧交替之时,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
感叹着当年自己的际遇。加藤弘之扭头看着儿子了说道。
“照麿,我知道,你很难理解,为什么我选择李鸿章,而不是唐浩然,也许,你觉得唐浩然拥有十万强军,而且其于东北更是全面进取,建立了大量的工厂,其远比李鸿章年青,相比之下,唐浩然才象征着中国的未来,至于李鸿章肯定是将被淘汰的人物是吗?”
父亲的反问让加藤照麿点头说道。
“是的父亲,李鸿章是旧时代的人物了,就像幕府一样,早晚会被淘汰!现在众所周知,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正无可避免地走向积贫积弱,而相比于关内,东北却是强大的,他们非但有强大的军事,还有大量的工厂!我听说,未来四年,东北一年要修一千公里铁路,铁路用的钢铁都是他们自己生产的……”
儿子的观点让加藤弘之不禁摇头长叹,若是在过去,或许他会认同儿子的观点,但是发生在日本身上的惨事,却让他不得不去反思这一切,尤其是像唐浩然那样的锐意西化。
“哎,为什么,直到现在你仍然不明白呢?”
何止是照麿不明白,整个日本上下又能有几人明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