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与这正是后进海军的道路,战争的教训使得一个大陆国家开始走向海洋,史司的“历史课”让唐浩然意识到,历史上曾经被行英国人视为眼中钉的德国海军,原来也只是一个只有短短几十年历史的“婴儿”,甚至直到现在,也谈不上强者。
“在普法前夕,针对自身海军力量薄弱的缺陷,普鲁士政府一直热衷于海军的扩充。然而当时,普鲁士的造舰工业发展落后,海军装备的主要军舰大都依赖从国外定制,这对于新生的德意志帝国而言无疑是不可接受的,为此德国海军部曾与伏尔铿公司商谈有关自行建造铁甲舰的事宜。但是在当时的德国,此事对多数人而言风险无疑太大,使得谈判处于停滞状态。”
史司提级德国的历史时,无论是唐浩然也好,还是之前持反对意见的史腾阁也罢,即便是主张购舰的容尚谦也同样处于沉思中。
“确实,反对者的意见确实很充足,当时德国甚至没有建造超过4000吨商船的经验,更何况是铁甲舰,所以这场谈判从普法战争前,直到普法战争后,双方争持了几年的时间,当时反对者也是希望通过逐步发展的方式,用十年的时间去发展德国的造船业,由小至大的建造军舰,这样的确非常稳妥……”
注意到三人都在倾听自己的讲述,史司知道能否说服他们,就全在最后一句了。
“但是最终造舰工程师鲁道夫?哈克却说服了海军,令其相信——世界不会给德国十年的时间去等待,同样也不会给德国海军十年时间,他果断的承担起了责任,并获得了成果成功,1873年由伏尔铿建造的德国第一艘国产铁甲舰“普鲁士”号顺利下水,从而使得德国造船和钢铁行业在世界的声誉获得显著的提高,德国海军的造舰订单从此留于本土!”
作为鲁道夫?哈克那位德国军舰建造史上的传奇人物的助手,史司曾参加过“普鲁士号”的建造,自然深知其中内幕,这会提及旧事时,他的语气依然显得有些激动,以至于最后他直视着唐浩然,继续说道。
“二十年前,德国的造船业所拥有的技术、设备都远逊于今天的仁川船厂,但是德国通过一次技术上的冒险,完成了造舰业的跳跃式发展,从而为成为欧洲造船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今天,同样的问题不也正如二十年前一般,摆在元帅阁下的面前吗?”
发出这声反问之时,史司的话声微微一顿,注意到元帅一副思索的模样,便继续加重语气说道。
“诚如那一年德国面对的选择一般,世界是否会给中国十年的时间去完善造船业,积累造船经验?是否会给中国十年的时间,让中国海军去等待他的主力舰?”
此时史司已经全然不顾自己毫不客气的话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但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说的话,那么他的梦想恐怕就会破灭,五年,五年中有太多的变化,而现在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说服唐浩然接受他的建议,同意他的造舰方案。
第75章 道路
是否会给中国十年的时间,让中国海军去等待他的主力舰?
会给十年的时间吗?
眉头紧蹙着,对于历史唐浩然比谁都清楚,尽管他相信未来十年,只有那个老娘们不会再干出“向十一国列强宣战”的蠢事,战争就不会降临到中国的身上,尽管现在的蝴蝶的翅膀已经令历史变得面目全非,但相比于历史上同期,现在的“我大清”无疑更加强大了,去年那场利索的“东北战役”尽管结果让人瞠目结舌,但却没有撕破“我大清”的那层老虎皮。
而在另一方面,在战争结果的刺激下,通过一年的锐意进取,现在的“我大清”非但拥有亚洲最强大舰队,同时还拥有亚洲最强大的现代化陆军,这陆军可不是淮勇、防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西法建制和操典条令的新式陆军,如若包括东北军在内,现在的“我大清”可是拥有13个师、11个混成旅,三十余万新式陆军,论规模超过晚清新军的规模,论战力——嗯,即便最不争气的八旗新军在南苑的会操中的表现,也让洋大人们跌破眼镜,虽有不足却依然赞誉有加。
再过两年,待到北洋舰队定购的新式战舰到交付后,北洋舰队的规模甚至有可能超过俄国海军,当然前提是在这两年间俄国海军不发展,但超过土耳其海军居世界第五完全没有问题,即便是现在,其吨位与美国海军相比也是半斤对八两。
总之,现在的大清国披着的那张老虎皮,虽说瞧着被分成十份儿,可在西洋人眼里,即便是自己都不算是军阀。这大清国的武力值还是相当“牛”的,有了这份武力值摆在那,非到万不得已,没有那个国家会再次挑战大清。
可问题在于,自己可等不了十年,更准确的来说。历史没有给自己十年时间去慢慢的发展,慢慢的完成实力的积累,尽管厚积薄发是唐浩然制定的计划根本,但那是对国内,不是对国外,俄罗斯的威胁就是根心头刺一般,压的唐浩然几乎喘不过气来。
相比于历史上的俄罗斯,未来中国所要面对的俄罗斯将是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远比另一时空中日俄战争中的俄罗斯更为强大。正如最初的意料一般,在俄罗斯吞并日本后,日本移民便出现在远东,不过并不是日本人主动移民,而是俄罗斯主动“邀请”的——十余万日本劳工进入远东参与铁路的修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