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拥有了这一地位,多年来一直被喊作“假洋鬼子”的他才第一次感到在险恶的人生旅途之中自身和他的家庭有了安全感,至少可以更有力地保护他的家人了——“公士”是秦、汉二十等爵制中的第一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并不是单纯官员,毕竟“公士”享有监督官员、监督行政的权力,即便在西方这是贵族方才拥有的权力。
甚至于报纸上看来,“公士”在某种意义上,不亚于“贵族”重临,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公士”并不是世袭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于这一“荣誉名衔”的渴求。而林若成同样也是渴求“荣誉名衔”的“社会贤达”中的一员,此时,确认了这一消息,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浸润着林若成这位大连西医院院长的心,美酒还未沾唇他已经微微地醉了,脸颊泛起红晕。
“感谢仁慈的主在过去的一年里赐给我们的恩宠,感谢主赐予我们食物,感谢主……”
带领着家人,在用餐前,依如过去一般,林若成祈祷着,他的声音有些激动,缓声表述着他对主的崇敬和感激,他并没有一个字说到主给予他个人的恩赐,而一切却都包含在其中了,当祈祷结束之后,那一声“阿门”之后,他端起斟满红酒的酒杯,动情的看着说道。
“此时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这里我只想说,祝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在这一声祝福中,林若成饮下那杯醇厚香甜的红酒,那双被层层皱纹包裹的眼睛已经泪花莹莹。在他看来,几天后荣任“公士”之后,他一生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在他的祝愿中,甚至没有提及东北,这不是因为他不爱东北,实际上,他所推崇的是国家,在他看来,东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的国,至少符合他心目中的国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此时他与那些激进青年一样达成了一种共识,关内是需要光复的沦陷之地。
“好了,现在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
在说话的时候,林若成看着桌旁做着的两个儿子,郑重其事的说道。
“我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了,做了这么多年的医生,还在大连创办了西医院,但是,这并不算什么成就,你们都知道,蒙总督大人恩典,元旦后将授予我“公士”一职……”
林若成的话还没说完,原本正准备享用圣诞大餐的家人们,无不是面露惊讶之色。随后又是一阵前所未的欢喜。他们自然知道对于林家而言。父亲获得“公士”称号意味着什么。
所谓的“公士”,并非只是简单借鉴秦汉的爵制,至多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其“称谓”,在东北,“公士”并非仅仅只是简单的授予作出杰出贡献的“荣誉称号”,他权责于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香港的太平绅士制度,通过授予“公士”建立一个体制外的监督、视察制度。它提供一个独立渠道,方便有需要人士提出投诉。并让有关方面按规定就投诉进行调查、跟进工作。此外,相关的决策局或部门也可藉“公士”提出的意见及建议,改善有关设施和服务管理的问题。
“公士”最早并非出自于东北,系由朝鲜统监根据统监朝鲜的权则,委任对“朝鲜社会”有“重大贡献之人士”,当时委任的大都是作出杰出贡献的外籍雇员,只是近乎于“贵族”的“荣誉称号”,以促使外籍雇员能够认真工作。
那时的“公士”并没有任何权力,只是一个给予“外籍雇员”称号,那些“外籍雇员”在合同期满后。会拿着这一“等同于爵士的贵族称号”和勋章向他们朋友、家人炫耀个人的成就,从而使得他们甘愿为统监府驱使。在金钱之外人总是渴求种种荣誉。当然,如果两者皆能获得,那无疑就更完美了。
后来慢慢的“公士”又作为笼络朝鲜上层群体的工具,委任部分朝鲜人为“公士”,当然其必须是亲华人士,以协助统监府维持社会治安,这也是统监府插手朝鲜政务的一个手段。统监府遇有重大案件发生时,可指定一位或两位以上“公士”,作为调查专员,以示主持公道。而这也是“公正之士”的由来,而出于平衡的需要,同样委任了华籍“公士”。
也就是从那时起,“公士”分成所谓的“官守”与“非官守”,前者授于华朝人士,后者授予“外籍人士”,其更倾向于荣誉称号,更没有监督调查之权。
在东北总督府设立后,因朝鲜统监权仍由东北三省总督属理,所以其仍继续委任朝鲜“公士”,但这时却又面对一个问题,有不少“公士”随府迁至东三省,他们在东三省是否有履行“公士”职责的职责?在是否于东北委任“公士”,也存着争论,最终与会人士认为,“公士制度”可以保证一些热心于社会服务及有贡献之人士,继续协助政府执行施政,理应继续推行。不过因为种种顾虑和其它原因,主要是当时的“地方贤达并非是亲府人士”的原因,所以并未于第一时间推行,但对外界来说,这自然是不为人知的“秘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