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朝阳_无语的命运【完结】(815)

  “总是为利所趋使,他现在打着待价而沽的主意,难怪这两江无意新政,这个人啊……”

  感叹一声,李玉山深吸一口烟。

  “不足为惧!”

  “对。”

  许仕允点点头,出言赞同道。

  “是没有野心,也不足为惧,所以,我觉得,或许,咱们有机会在这里开展一些行动。”

  许仕允的话里带着试探之意,在他看来,现在局里,准确的来说,是总督府那边对关内的动作实在是太过保守,完全没有一丝进取之意。

  “嗯?”

  李玉山的眉头微微一扬,诧异的看着许仕允:“把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既然已经开了口,许仕允便放开了思路,继续说道:“我觉得,既然天津于武昌能够在关内展开合纵之道,通过联合其它总督壮大自身的实力,我觉得,咱们也可以这么做,毕竟,现在天下皆知,天下三强之中,东北有其新军之强,从而不为天下轻视……”

  说到这里,许仕允的眉头一皱,似不安地说道:“可是自东北建省以来,咱们的动作越来越小,甚至大有静观天下风云变的打算,现在各地皆在锐意进取,长此以往下去,此消彼涨之下,东北新军之强又能维持几时?到时关内诸人携十数省所练精锐北上,又当如何挡之?”

  “嗯,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李玉山点点头,轻声表示了赞同。

  “那以你来看,若是咱们现在对两江示好,又有几分把握能让两江与东北一体?”

  “这……”

  “没有一丝可能!”

  李玉山冷冷一笑,瞧着比自己大出十余岁的许仕允,用颇为无奈的口吻说道。

  “且不说,有人将一意恢复中华的大帅视为乱臣贼子,便就是许多读书人,也是瞧不起大帅,觉得大帅没读过几本书……”

  “不过只是做惯了奴隶之辈胡言乱语罢了,再则大帅之才又是他人所能了解!”

  出言维护着大帅的同时,许仕允却明白站长说的是事实,别说是其它人,就是他自己,若非是因为对大帅匡正华夏之心的佩服,恐怕也会对其心存轻视,毕竟其没有读过几本圣贤书。

  “所以啊,有些事情,不是不做,而是现在没办法去做,等到将来可以做的时候,自然会做,现在,应该说是时机不够成熟吧……”

  李玉山摸出烟盒来,这才发现烟盒已经空了。于是便站起身来说道。

  “今天就这样吧,下次再联系,我先走,在门口买包烟,你等几分钟再走。”

  “嗯!”

  许仕允点点头,在李玉山离开之后,随手捡起茶桌上的报纸,一副看着报纸、喝着闲茶的模样,尽管明知道不会有太多的危险,但小心总无大错。

  第118章 威胁

  多少年,口内口外,就在这张恒,在这张恒城外,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臭味,那是硝皮子特有的臭味,往蒙地回来的商贩每年都从草地上带回数以百万的皮子,那马牛羊皮在张恒被硝制好,便由商行收去,运往京津,或是发售或是出口。

  张恒的城墙不高,甚至有些破旧,可就是这破旧的城墙断出了内外来,按着两五十年的规矩,张恒城南是皮行,城北是晋商商行,城中那才是热闹所在,晋商从草地上运来的皮子、牛马都是在经由牙行在这城中发售。两百多年,一直如此,北城运,南城销,牙行居中调度,大家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倒也成就了张恒的繁荣。

  “太阳出来磨盘大,来往的客官你听一下。今天别的咱都不讲,把张家口千年的故事拉一拉。你要问张家口都有啥?有山有水还有风沙。甭看老汉我是双眼瞎,千年的故事我都看下……”

  一个衣衫褴褛的瞎眼老汉在张恒县城上的城隍庙前正扯着嘶哑的嗓子唱着东路二人台。只见他手里拉着四胡,脚下踩着锣鼓,一个人便俨然一个小戏班子。老汉周围聚了十几个人,看着他唱独角戏,有的人掏出几枚制钱扔到老汉脚底下的铜盘里。听到铜钱丢进碗中的声音,瞎子老汉感激地笑笑,唱了个谢的词儿。

  一阵马蹄得得声急促而来,围观人群循声望去,只见一队人马疾驰而过,行人纷纷躲避。眼尖的可都瞧着了。领头的是大盛魁的郝掌柜。跟着的还有元盛德、天义德、义和敦。差不多排得上号的晋商大号都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差不多该快来了吧!”

  在货栈二楼的上房中,徐铁珊偶尔会把视线投向窗外,瞧着张恒那灰蒙蒙、黄糊糊的天,脸上带着一丝若隐若现的笑容,他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把消息传出去,让那些山西的土财主知道他,知道他到了张恒。

  不过他并不准备从这到山西。这倒不是因为他不敢去,而是因为许多事情在张恒就能办好,而且相比之下,在这里办更方便一些,也让那些短视的山西土老财稍安心一点儿。

  对于那些山西的土财主,徐铁珊并没有多少偏见,即便是几家被列上黑名单的“龙票庄”,他也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正如校长说的那样,现在的“黑名单”。更多的时候只是种态度,至于将来会持以什么态度。那就不是徐铁珊所能关心的了,他所关心的只是铁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