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国的朝阳_无语的命运【完结】(999)

  冷笑一声,李鸿章看着那铅灰色的天空说道。

  “早先,赫德和我说那些话的时候,我还不明白英国人的意思,现在明白了,不是英国人要支持他唐浩然一统中国,而是英国人支持他去打俄国人,若是他唐浩然打不赢,到时候,英国人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他们既然不直接派兵,也会千方百计的维持局面,而以他唐浩然的脾气,即使是输了,也会往死里在俄国身上咬一口,到时候啊……”

  叹了口气,李鸿章并没有继续说话,而是继续往前拖着他的有些沉重的步子,可他的话却让张佩纶的心底一惊,连忙说道。

  “大人,他唐浩然是受英国人驱使才打得俄国,那,那……”

  那和支持他统一中国有什么区别?只要他唐浩然能打赢,到时候这天下,谁人还会再敢挑战他,更重要的是,只要他赢了这一仗,这天下的民心也就全被他赢得了,即便是那些过去视他为乱臣贼子的读书人,也会将他视为理所当然的“圣天子”。

  突然,张佩纶似乎明白了,他明白了为什么唐浩然要打这一仗,与其说是受英国驱使,倒不如说是利益的驱使,对于唐浩然而言,他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就是许多国人视其为“乱臣贼子”,尤其是他那于东北行着的一套西洋式做法,虽说现在关内也是,可相比之下,他走的太远,也太早,正因如此,反倒落实了他那“乱臣贼子”甚至“勾结洋人”的“罪名”。

  可现在,他同俄国人打了这一仗之后,便再不会有人视其为“勾结洋人”的“二鬼子”,更为重要的是,他给了那些曾于百姓面前抵毁他的人一个台阶,一个重新挽回其名声的台阶。

  民心!

  没错!

  唐浩然为什么不入关!就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民心!只要打了这一仗,无论输也好,赢也罢,对于国人而言,他唐浩然都是英雄,天下第一的英雄!因为全中国只有他一个人敢同洋人打仗,也只有他一个人能……

  “大人,这唐子然心思……”

  “哎,有时候,瞧着东北的时候,我总是寻思着,若是当年,我把他留在身边,把这北洋交给他,你说……”

  回头看着张佩纶,李鸿章反问道。

  “现在北洋又将是什么模样?”

  这一声感叹之后,李鸿章的脸上全是一副无奈之色。似乎是在为当年的失误而惋惜。而在惋惜之余他却又突然一笑,那笑容中似乎有些解脱,似又有遗憾。

  “这天气,哎,纵是要打仗,也要挑个好天气啊!”

  说话的时候,李鸿章的视线投向北方,那老迈的而又满是病态的脸庞上似乎又隐隐的带着一丝期待,良久之后,他那沙哑的嗓间却又是发出一声叹息……

  第203章 拿回来

  2月3日,上午八时,东三省所有的邮差,刚一进入邮局,就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民间邮件一率停止派送,与此同时他们又接到繁重的派信任务——每个人都需要派送数百份,甚至上千份信件。与平日不同的是,他们甚至被要求佩带武器——邮递员同样也是东北武装力量的一部分,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因为他们更了解地形。而在这时邮递员之所以被要求携带武器,却是为了保证那些邮件被安全的送达到每一个人的手中。

  与普通的信件不同,这些信件无一例外都是由东北军司令部下发的,那红色的信封像是寄送喜报一般,那是“征召信”,每封信的邮资不过仅为五文铜元,这甚至就是征召动员兵的“成本”。

  在数以万计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按着车铃在街道、市镇上穿梭着,将上百万份征召令送达给被征召者的同时,作为东三省首府的大连,此时的气氛却显得有些紧张——多年来,军队第一次成建制的进入这座城市,几乎是一夜之间,大连的人们诧异的发现,在街头,除去警察之外,又多出了军人的身影。

  战争已经爆发,几乎是在爆发的第一时刻,便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上百万预备役人员被征召,数万名医生、护士被征召,所有的交通工具铁路、轮船都接受参谋部的指派,而工业生产也在第一时间转入战时状态,开始生产各类军需品。

  十年来。一直处心积虑的为战争做着准备的东北。终于在这一天“如愿以偿”的进入了“总体战”体制——所有的一切都以为战争服务为中心。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让位于战争。

  “……今天我们发出的征召令是125万份,其中85%的动员人员集中于农村,而其中30%来自于非移民村落……”

  站立在走廊内,静静的望著走廊外那阴沉沉的天空,唐浩然手中拿著一支烟,不时的对外间的花园吐著烟圈,然后凝视著烟雾在微风中扩散着,只是静静的听着身后的参谋官的汇报。

  “……计划征用3245列列车以及10.356万节车厢。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势必将会影响到民间运输,为避免对外贸出口造成影响,外贸委员会建议将外贸出口纳入战争体制,以保证外贸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及运输工具,他们相信,对外贸易同样也是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战争离不开外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