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狗儿神情很是沉重,“奴婢刚才到女官尚宝司清查宝玺,发现竟少了三方!”
“什么?”朱棣失色叫道,“少了哪三方?”洪武年间朱元璋共铸了十七方宝玺,外加建文三年铸成的“凝神之宝”,一共应是十八方。宝玺是天子权力的象征,皇帝下发各类诏旨必用相应宝玺着印。此物遗失,顿让朱棣觉得不妙。
“回王爷话,少的是‘皇帝奉天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
朱棣心中“咯噔”一下,脸色也随即变得十分苍白。“皇帝奉天之宝”乃唐宋传玺,祭祀时用,于十七方宝玺中排位第一;而‘制诰之宝’和‘敕命之宝’是颁发诏旨和敕旨所用,亦是十分重要。它们的丢失,再和建文的下落不明联系起来,愈发让在场之人感到心惊。
“会不会……是宫中混乱时,下人们把它偷走了?”金忠吞吞吐吐地问道。不过从其犹豫的神色中可知,他本人对这个想法也颇不自信。
“不可能!”朱棣想都不想就答道,“此物乃邦国重器,宫人偷它们也换不到钱财,且一旦暴露,还会引火烧身,株连九族!宫中值钱东西多得是,谁会不要命拿这个?”
金忠不说话了。此时所有人心中都明白,既然下人不拿,那拿的便只有主人了。而这个主人,很有可能就是建文。这三方宝玺,便是建文逃出京城后的身份证明!便是他号令天下的最好凭证!有了它们,建文便可发出让天下文武无法质疑的皇帝诏旨,从而重新召集兵马,与他朱棣再决雌雄!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比较清楚了:尽管建文的下落仍然存疑,但从眼下掌握的情况看,建文出逃的可能性,比他在奉天殿自焚要很大上几分!
“他若真逃了,又是如何逃出去的呢?”朱棣皱着眉头喃喃道。
燕兵一进城便直扑皇宫,当时便发现内城宫门紧锁。从金川门到皇城,高煦顶多也就用了不到两炷香的工夫,建文这么快就能反应过来?这么快就能易服出宫?这期间,建文至少得安排皇后到奉天殿举火自焚,再拿上三方宝玺,并且带上太子。这么多事情,外加出宫出城,他两炷香工夫就完成了?朱棣怎么也想不明白,建文是如何做到这般神速的。
“使长!”就当朱棣仍在费力想象建文脱逃的过程时,一旁的纪纲打断他道,“眼下不是猜测皇上死活的时候,使长您必须要有所动作!”
“做何动作?”纪纲的话把朱棣从冥思苦想中拉了回来。他微微一愕,随即问道。
“防备皇上东山再起!”纪纲嗓音深沉地说道,“纵然皇上生死不明,咱们也得往最坏方面想,预先做好准备。否则若皇上真还活着,咱们很有可能措手不及!”
朱棣一下反应过来。纪纲说得对,防范于未然,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你觉得本王该怎么做?”恢复常态后,朱棣立刻打起精神,目光炯炯有神地射向纪纲道。
“首先,马上派兵,守住沿江各渡口,堵住北上之道。”纪纲似早有准备,当即侃侃而谈道,“眼下朝廷所剩兵马,唯江淮最多。凤阳孙岳、淮安梅殷、乃至盛庸和仍在山东的铁铉,这几个人手上仍有部伍,且素来忠于皇上。皇上若想东山再起,最大的可能便是去投奔他们。”
“不错!”纪纲话音方落,金忠便附和道,“除了北上,还得防备皇上溯江向西。湖广的楚王、四川的蜀王,甚至云南的沐晟,他们先前可都是支持朝廷的。皇上也有可能去找他们。”
“两位卿家说得有理!”金忠话音一落,朱棣立刻出言赞同。随即,他将狗儿招到跟前轻言数语,狗儿一点头,然后一溜烟儿向外跑去。
“其次是什么?”打发完狗儿,朱棣又回过头对纪纲道。
“其次便是给皇上发丧!”
“什么?”朱棣一时没反应过来,略为奇怪地问道,“眼下他生死不明,咱们就这么发丧,岂不冒失?万一他没死,又在哪个地方冒了出来,那咱们岂不是闹了个大笑话?”
“回殿下!”纪纲一脸正容道,“这绝不是冒失,而是必须之举!殿下您想,皇上若没死,那殿下接下来该如何自处?是登基自立呢?还是继续搜寻皇上呢?还有,若陛下万一冒了出来,号召天下兵马勤王,那殿下该如何应付?”
面对纪纲的一连串追问,朱棣无言以答,这确实是他还没有想过的。
“所以!”纪纲沿着自己思路继续道,“给陛下发丧,是最好的选择!如此一来,等于向天下说明,皇上已经死了!即便他再冒出头来,咱们也可以说此乃奸人冒充!到时候真的也成了假的!没有名分,他又如何号令天下?”
“这般做虽无不可,但多少有些欲盖弥彰!”朱棣皱眉道,“若他真把皇帝之宝带了出去,凭此宝下发敕旨,我们又如何辩驳?”
“那宝玺是假的!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真的,也是下人带出去,落到了奸人手里!”就在方才,纪纲还有理有据地证明建文拿了皇帝之宝,可此时却坚决的将其先前之话推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