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吉州暂且不派通判,让岳翻自己监管,等有了合适的人选再派过去,岳翻麾下的人马和官员就在当地招募或者在京城选择,官家特别开恩,允许岳翻选择一些在京官员或者他们的子弟随岳翻一同前往。
吉虔二州正是需要这股烈火介入的时候,弄个老儒去,有个毛用?该让年轻人去做的事情,就必须要让年轻人去做,让一个老家伙去做没有任何效果,就吉虔二州那种穷山恶水之地,岳翻又能如何?等他把那里平定了,治理好了,再让他回到京城,出任一个馆阁职位,然后再等几年,直接升到参知政事啊之类的职位,还是很可行的。
吉虔二州军事民政早已糜烂,这一点徽宗皇帝心里有数,国家主要精锐兵马不是在北方就是在西北之地,江南有个屁的精锐兵马,那些平叛之后变得精锐的禁军被徽宗皇帝北调至北京大名府,随时准备伐辽,岳翻这个名义上的江南南路安抚司安抚使什么兵马都没有,而且江南南路刚刚设立,什么转运司和监司都没有,监司还好说,转运司要是没有,岳翻想打仗都没有钱粮。
于是徽宗皇帝给了岳翻便宜行事之权,允许岳翻在必要条件下自己调动兵马打击吉虔二州悍匪,并且允许岳翻使用吉虔二州和南安军的赋税和钱粮三年,自己想办法对付吉虔二州的悍匪。
这本身就是个考验岳翻的事情,吉虔二州的军事和民政都已经烂了,根本不成体系,每年的赋税就是平安钱,给朝廷死掉的官员做抚恤的,不多,粮食也不多,兵马基本没有,户政完全瘫痪,行政机构就是个门面,里头乱成一团,虽然只有二州一军之地,但是若要将其整理一番,其难度不亚于一次微缩版的建国大业。
没有监司,没有转运司,只有安抚司,安抚司还只有一个安抚使,原先的吉州州府、虔州州府和南安军知军府的官员系统都是乱七八糟的,岳翻又如何能从京城里这些家族子弟里面选出他需要的人才?估计没人愿意和他一起去,而且明天,京城里就会多出一大批病倒的年轻官员或者他们的孩子。
此去千头万绪,岳翻究竟该怎么做,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想知道,他们只是在暗地里计算着,什么时候会从吉虔二州传来岳翻身死的消息,然后给他写挽联。
诡异的沉寂之下,岳翻马不停蹄,如同逃离灾厄一般,迅速逃离了繁花似锦的东京开封府,奔赴了早已确定的未来,临走之前,留下了三封信,其中两封拜托暂时停留在开封的宋江立刻转交给张英和张叔夜,另外一封,则交给一个在开封做小官的二十五岁年轻官员,他的名字,叫做刘子羽。
一百四十四 你只有在我这里才能发光
当刘子羽接到宋江送来的信件,并且展开阅读之时,宋江看着这个年轻的官员,是有些不屑的,毕竟自家六郎已经成为了连中三元的魁首,计划也在稳步实施,而在京城里一个人都没找,就找了这个刘子羽,到底是什么意思,宋江也不太理解,不过六郎做事一向都有自己的考虑,只是这个刘子羽看起来实在是没什么特别的,还是个官二代。乐-文-
对的,说起这个刘子羽,还真是有些难以启齿,这家伙不是正规科班出身,没参加过科举,不是进士,而是靠着父亲的知州官职荫补获取职位,然后在镇压方腊起事的战斗中打了一场胜仗,立下了一些战功,靠着父亲的活动,给刘子羽从江南小镇调职到了东京城过日子来了。
这年头你要不是个进士出身或者是权贵子弟,还真不好意思在开封城抬着头走路,刘子羽的老爸倒是个科班出身的,混到了知州的职位,刘子羽一开始是跟着老爸混资历的,所以一开始就接触到了很多的实际政务,他的能耐不是从书本中学来的,而是从实际工作中体验的。
跟着老爸混资历,自己跑到江南趁着岳翻带去的一股春风打了胜仗,获取了资本,这才让他抵达了京城做了京官,到了京城才发现自己的身份和经历实在是难以启齿,大家都在讨论进士和科举,他不是进士,也没参加过科举,而是靠着父亲的身份才得到了官职,他有什么可说的。
七品小官做得很不舒服,进士出身的老大根本瞧不起他,也不甩他那个进士的老爸,这年头你要是做个文官而不是进士,就等于是花钱买官的,刘子羽一直过得很压抑,一直到他见到了名为时雨的黑黢黢的男人的时候,接过他手上的信件,听着他说这是他的主人,那个新科状元郎岳翻给他的。
岳翻,这段时间整个东京城讨论得最多的就是他,连中三元,惊才绝艳,没什么好说的,绝对是个超级文人,当然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他的状元身份,而是他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安抚使和知州的差遣,官家还特意把江南西路分出来一个江南南路让他管辖,一下子成为了四品官员,理应是被人家羡慕嫉妒恨的,可是现在,整个开封府都在为他感到惋惜。
为什么呢?刘子羽也知道,因为他获得的差遣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让人感到遗憾了——江南——山区——吉虔二州……
刘子羽也只能徒呼奈何,一届大才几乎已经确定了惨死的结局,实在是让他扼腕叹息,而如今接到了他的信件,里面只写了一句话——你只有在我这里才能发光。
刘子羽当场愣在那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