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赵云泽在种地。确切的说,他是在教崔懿家的佃农种地。所种植的,自然是那些范亭举从西域带回的新作物。
小时候,赵云泽家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他也是种过地的。对于范亭举从西域带回的这些新作物,赵云泽也都知道种植的季节和方法。于是,他就给崔懿家的那些佃农当起了老师。
一开始,那些佃农还不以为然,也看不起赵云泽。你一个当官的,居然要教俺们这些老庄户把式种地,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孔夫子门前卖文章嘛。
可是当赵云泽拿起农具,一干起活来,那些佃农就大吃一惊了。一看人家赵县令那架势就知道,这是个行家里手呀再说了,人家赵县令拿来的那些种子,咱们甭说见了,听都没听过。得了,这个老师咱们认了,好好跟着学吧。
崔懿见到赵云泽亲力亲为,教那些佃农种植新作物,他怕落了面子,也去拿起农具干活。可是崔地主实在不是干活的料,居然把锄头招呼到脚趾头上了,而且,就只一下下啊浑蛋。
于是,崔地主今后半个多月,就改姓李了铁拐李嘛赵云泽对此好吧,赵哥哥很幸灾乐祸。
—————
春耕过后,有一段短暂的农闲时间。往年,官府一般都会在这段时间征役,整修一下水利设施、道路什么的。今年,县里虽然换了县令,可这该征的劳役,也同样征发了。
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征的民夫,只有一小部分从事修路的活儿,其余的人,都去了县城东面搞建设了。
民夫从事的建设项目,主要就是盖房子。县城东门之外,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工地。从城北碣石山上,源源不断的运来木料、石料;至于沙土,城东最多二十里就是滨海滩涂地带,沙土要多少有多少。
对于赵云泽的石城大开发计划,邓烨和陈昭是不怎么看好的。别的人嘛他们根本就没发言权。不过,赵云泽因为平灭了飞云寨的马匪,又顺利推行了青苗法,如今声望正隆,邓烨和陈昭也不会傻的去触赵云泽的眉头。
反正,人家赵县令说了,搞建设用的钱,不用县衙出,借的债,也不用县衙还。既然这样,那他老人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呗。
征发民夫搞建设,这主意是陈昭出的。赵云泽原本是想雇佣民夫的,可陈昭说了,这些人,如果今年的赋役出不足天数,那是要用其他东西抵偿的。对于老百姓来说,宁愿多出几天赋役,也不愿往外多拿东西。赵云泽一听,那也不必雇工了,直接征发赋役吧,合着这还是利人利己的好事情。
不过,对于征发的民夫,赵云泽也给予了一定的优待,那就是管饭。往年,官府征役,民夫都是自带干粮、工具、铺盖;今年,民夫只需带工具、铺盖就好了,官府管饭。因为这一优厚待遇,石城县的百姓都抢着出工,连本不担负劳役的妇女,也有很多争着出工,去工地干些洗衣做饭的杂活。
官府的衙役精挑细选,最后挑了五百来人投入了这场大建设工程。有崔懿捐献的那两万斤粮食垫底,赵云泽有信心再这些粮食吃完之前,将他的石城县娱乐广场建成。
因了这场大建设,赵云泽原先打算精简县衙人员的事情,也暂时搁浅了。这会儿,县衙的人似乎依然有点不够用了。对此,赵云泽也大有感触: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不能脑袋一热就拍板啊。凡事,总得前瞻后顾一番,才能做出决定。
轰轰烈烈的石城县大开发,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第482章 石城大开发(下)
自从石城大开发的大幕拉开以后,碣石山东麓山脚下,每天都会时不时响起雷鸣般的轰响声。这是工匠们在炸石头。
将火药用于工矿业生产,赵云泽也是再三犹豫之后,才做出的决定。一开始,赵云泽连这个念头都没敢起。可是,眼见石料的采集速度实在太慢,根本供不上县城东边工地的使用,他便打起了火药的主意。
虽然,黑火药的威力比起后世的梯恩梯**来小的多,但若用来采石,也总比手工敲打要省力一些。
自从霹雳弹在大唐问世之后,也已经数次现于战阵之上了。火药在大唐,也已经不是绝对的秘密了。尤其是大唐目前最大的敌人东突厥,对这东西更是心知肚明。他们已经吃过两次火药的苦头了,要说他们还对大唐存在秘密武器一无所知,那根本不可能。
正是基于这个理由,赵云泽才大胆的想用火药来开采石料。不过,慎重起见,他还是让刚来石城县不久的冯霄,利用设于抚宁县的护龙会分舵的秘密渠道,给长安的李世民发去了一封请示信。
信中,赵云泽把自己对于石城县的开发设想,向李世民做了个简单的说明,然后,重点就是向李世民阐述火药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并且提出,他想先在石城县这个闭塞之地实验一下。
李世民很快就回复了赵云泽:可以尝试,但一定要做好保密。除了特战队的人,任何人不得接触火药。
得到了皇帝陛下的同意,赵云泽就没有任何压力了。于是,他又从特战队抽调了十名骨干,专门配制黑火药,并使用黑火药炸石头。
好在,特战队这时的伞降训练任务,已经基本结束。特战队的大多数人,也已经作为护卫,跟随范亭举、罗蕴和去了辽东。赵云泽抽调的这些人手,暂时化身为工匠,也并不影响特战队的训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