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空降贞观_东篱泽【完结】(669)

  赵云泽只好朝李靖和杜如晦拱了拱手,说道:“李大将军谬赞了。多谢杜大人好意!”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看来,玄龄、克明和药师,都赞同赵云泽的提议啊。其余诸卿呢?”

  其余人也都表态,支持赵云泽的出兵部署豪门契约:小情人,十八岁!

  。笑话,连军神李靖都说,他想上三天三夜,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部署了,别人哪里还会有所质疑?

  李世民点点头,道:“那出兵的部署,就这么定下了。至于各路大军的主将和副将,朕再思考一下。药师、克明、玄龄、辅机、承范、,朕命你们五人牵头,会同各有司,参照赵云泽提出的出兵部署,制定出详细的作战方略。另外,着中书门下二省,将赵云泽的出兵部署,加急发给未在朝中的李绩、柴绍、薛万彻、张公瑾四人,征求他们的意见。二十天后,朕要看到完整的作战方略。”

  “臣等遵旨!”众大臣一起领旨。

  李世民刚才提到的那四名未在朝中之人,都是赵云泽点出的国内六路大军中的行军大总管的人选。由此,大臣们也都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看来,赵云泽点到的六位行军大总管的人选,怕是不会改变了。

  有很多大臣,也对赵云泽深为佩服。这小子不但有名将之资,而且对于皇帝的用人心思也摸的极为透彻啊。

  当然透彻了,赵云泽可是穿越客,他提到的那六位大总管的人选,可都是早被历史证明过的,自然都是深得李世民信任之人了。

  “众位爱卿,赵云泽提出的出兵部署,当为绝密,任何人不得外传。”李世民又叮嘱道。

  “臣等省得!”

  出兵的大方略定了下来,剩下的,就是细节的推敲了。这些事情,更加繁琐,后勤补给、兵马调度、各方协同,都要一一考虑,所以,李世民才给了李靖等人二十天的时间,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大事议定,李世民解散了那些大臣,只把赵云泽和苏定方留下。

  “鹏羽,定方,火器营的训练,你们可要抓紧了。这场大战,就是火器营成军后的首战。”李世民叮嘱道。

  “陛下放心吧,火器营的训练,已经步入正轨了。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形成战斗力了。完全来得及参加这场大战。”赵云泽自信满满的说道。

  李世民点点头,又对苏定方说道:“定方啊,你也听到鹏羽的出兵部署了,你们火器营,要跟随李靖的中军行动。这个部署,朕也不打算改变了,你要心中有数。”

  “臣明白!”苏定方答道。

  李世民又望向赵云泽:“既然火器营的训练已经步入正轨,鹏羽下一步的精力,就转移到特战队使用热气球作战的训练上吧。”

  “臣也正是如此想的。”赵云泽说道。

  “石城县那边,你还要抽空回去一趟。”李世民又道,“一来,对石城县的政务再做下安排;二来,辽东那边,你也要亲自再跑一趟。”

  “臣明白了。陛下是要再确认一下与契丹、靺鞨二部达成的密约吧。”

  “正是如此。你的出兵部署里,不也把辽东的奇兵考虑进去了嘛。”

  “那臣何时去辽东?”赵云泽又问。

  李世民想了想,道:“等作战方略制定出来再说吧。反正,辽东的这支奇兵,与薛延陀部一样,可有可无。也不急于此事。”

  第527章 宣战

  颉利派往大唐的使节团,在李世民拒绝和亲请求的第二天,就急急忙忙的离开了长安,踏上返途。

  也许是李世民有意急怒颉利,这次突厥使节团离开长安时,大唐连点象征性的礼物都没有送。

  赵德言在觐见李世民时,大放厥词出言威胁,大唐君臣没有拿大脚丫子踹他,就已经很给他面子了。礼物?呵呵,大唐在对外交往上做了这么多年亏本买卖,这次人家不打算要那个面子了。

  不过,要说突厥使节团是怎么来的怎么回去的,也不对。突厥使节团带来的礼物,不是留在长安了吗?

  亏了,对于一直只赚便宜不吃亏的突厥人来说,这次他们派使来长安,算是吃了大亏了。

  反观薛延陀汗国的使节团,却受到了大唐的最高礼遇。不但李世民几次召见使节团正使,而且,朝中官员,也今天你一顿,明天我一顿的宴请薛延陀汗国使节团的那些官员。

  他们离开长安时,已是九月初了。薛延陀汗国的使节团,不但带走了大唐相送的各种礼物,而且,他们还带走了大唐皇帝的一道秘密诏书,那就是联合他们,在适当的时机,共同灭掉‘东’突厥。

  李世民给薛延陀部的任务很简单,只要大唐一对突厥出兵,他们就不停骚扰‘东’突厥北部地区,让颉利抽不出北部的兵力与大唐对抗。同时,也防止颉利北逃。

  这个任务,对薛延陀汗国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就算李世民不给他们这个任务,一旦大唐对突厥用兵,夷男也定不安分,定会趁机拣点便宜。如今,有了李世民的密旨,薛延陀出兵‘东’突厥,就变得名正言顺,而且,还卖好了大唐。薛延陀自然何乐不为了。

  在薛延陀的使节团离开长安的前三日,大唐对突厥用兵的作战计划也终于出炉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