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心中一阵狂喜:这,这岂不是说,自己只要与病人在一起,最终解决掉瘟疫就可以了!如果自己防护得当的话,不染病也可以?!哈哈,原来自己一直都想错了!济世医社只管把你扔进病人堆里,最终找到药方就行!以济世医社的人看来,扔进病人堆里又怎么可能不染病呢?嘿嘿,有戏!
张力按捺住内心的兴奋,开口道:“许医令如此一说的话,这普通瘟疫也用不上这样吧?想必是疑难瘟疫!”
只见许医令微微一笑,道:“自然是疑难瘟疫,才会用到这‘效法神农,以身试药’的呀!现在蓬莱瘟疫已经爆发了这么久,咱们迟迟不能确诊,正符合‘疑难’二字。普通的升斗小民,限于自身认识,经常描述不清症状,亦或者整个病程的描述分不清轻重缓急。若是身为郎中之人感染瘟疫的话,便感同身受了!如此一来,当可以很快确诊病因。”
张力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确实现在并没有后世的科学仪器可以化验,普通瘟疫还好说,如果遇到疑难瘟疫了,那就迟迟无法确诊。
而身为郎中的病人,在用药方面,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许医令接着道:“待开始试药之时,身为郎中的病人,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所开的药方之中,哪些药有效,哪些药无效……”
张力微微点头,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古代中医用药,讲究一个君臣佐使!
《神农本草经》记载:“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也就是中医药方里经常是开出一大堆的药材,然后要安排好各味药的君臣佐使关系,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许医令又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之后,张力才告辞而出。
回家路上,张力不由得暗自琢磨起来。
如此看来,这“效法神农,以身试药”可比此前自己猜想的情况要好太多了。
先前自己以为是必须要染上瘟疫……
哈哈!
张力不由得心情略略有那么一丢丢的兴奋!
第六十六章 想讹本少爷
大明山东济南府往青州府的官道上,一辆双马马车徐徐东行,在商旅如织的道路上并不显眼。
马车内,坐着一名紫袍青年贵公子正低头沉思。
但见这青年约摸十八九岁年纪,身穿一件紫色玉锦绸袍,腰间绑着一根玄色龙凤纹玉带,身形高挑秀雅,一头墨黑色的发丝,有着一双清澈明亮的星眸,当真是斯文优雅,英俊潇洒。
青年身旁端坐着一名五旬上下的青袍老者,这老者腰间赫然佩戴的正是一条济世医社的白虎腰带!
良久,青年贵公子叹了口气:“陈医令,伯母中风日久,近来更是食不下咽,我每每思之,寝食难安……”
那陈医令一脸讨好之色:“小公爷,您可是天上的文曲星儿,若不是祖宗家法,勋贵不可科举,大明独中三元之人,恐怕就要加上您一个了。”
青年贵公子微微一笑,道:“就你会说话儿。”
顿了一顿,陈医令又吹嘘道:“小公爷,您可是三岁便能写诗,八岁弃文学医,十二岁便以医术冠绝京师啊!”
青年贵公子丝毫没有感到高兴,反而带着一丝落寞之色:“我朱永安虽贵为成国公世子,却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八岁便弃文学医了!”
大明朝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公爵之中,最最显赫的便是靖难之役中获封的英国公张玉一系和成国公朱能一系。
这青年贵公子,竟然是当今成国公朱纯臣的世子朱永安!
朱永安长叹一声,朗声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既受身世所限,无法参加科举,便早早下定决心,要在这医术一途,名垂千古!”
陈医令击掌道:“好一个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朱永安笑道:“陈医令,你早年出身于我成国公府,后来加入济世医社,前几年更是荣升医令之职,也算是一代良医了……”
陈医令赶忙陪笑道:“当不得小公爷夸奖,在下以前在国公府深受国公爷器重,这份大恩没齿难忘。”
朱永安微微点头,旋即脸色一变,露出一丝疑惑之色:“你说这次蓬莱县瘟疫,那个医士要‘效法神农,以身试药’的,叫什么来着?”
陈医令应道:“呃,那医士叫张力,乃是新晋之人,后来犯了死罪,便……”
朱永安点头道:“济世医社五十年间,从未有人行过‘效法神农,以身试药’之事,我倒要亲自去看看——”
很快,朱永安神色一滞,眼光又黯淡下来:“先不说他了,伯母这病,真是棘手之极。”
朱永安沉吟片刻,道:“这中风之证,河间学派三位先贤各有主张。完素主火,子和主风,丹溪主痰,各有道理,委实难以抉择。”
陈医令琢磨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道:“前朝的河间学派乃是医界中非常著名的学派,其中刘完素、张子和、朱丹溪三位前辈更是医术界中如雷贯耳之人。他们对中风的辩证,自然各有道理。英国公夫人中风之证已病入膏肓,恐怕非药石所能救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