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匡九合_影山红【完结】(538)

  朝鲁脸顿时红了,连忙摆手道:“哪能呢?!我朝鲁是那样的人么?”

  百灵眨巴眨巴眼睛,一本正经地道:“我看你就是!”

  “别闹!我在想张大人的事儿呢……”朝鲁瞪了百灵一眼,似乎有些生气了。

  百灵眼圈一下子就红了起来,感觉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一般。

  朝鲁又开始发呆了,愣愣地看着河面……

  百灵气得浑身发抖,正想站起来离开之时,朝鲁说话了。

  “百灵,你说张大人为什么对我们蒙古人这么好?他在京师被扣上了私通北虏的罪名,下了死牢呢!后来好不容易出来,连官儿--唔……”

  张力被罢官之事,朝鲁作为亲随还是知道的,然则这已经是团山堡的最高机密--张大人说过,这事儿小老百姓越晚知道越好,要朝鲁等人管好嘴巴。

  朝鲁连忙岔开了张大人丢官的事儿,接着道:“刚才我是胡说八道的,张大人因为对我们蒙古人好,所以受了一些恶人的污蔑。百灵,你说说看,张大人为什么这么做呢?”

  百灵见朝鲁果然是在想张大人的事,而不是想自己虚构出来的那“京师中的小娘子”,立刻转忧为喜。

  百灵思忖片刻,看了四周一眼,确定没人之后,才小声地道:“这事儿团山堡中的汉人们也有议论,大伙儿在私下里都说,恐怕张大人是看重你们蒙古人的骑术,想效仿那个姓袁的什么官儿来着……”

  朝鲁在草原长大,一直都生活在最底层,又怎么可能知道袁崇焕?

  “姓袁的?”朝鲁皱起了眉头,似乎在脑子里努力检索着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百灵点点头,又将声音压低了几分:“听说那个姓袁的官儿手下,有个叫满桂的大将,后来还做到总兵官了呢!那满桂便是你们蒙古人,麾下有五千铁骑……”

  朝鲁人比较直,却也不傻,很快反应了过来:“百灵,你是说张大人有意借重我们蒙古人,组建一支骑兵队伍?”

  百灵微微一笑,纠正道:“不是我说的,我一个小娘子心里哪有这般见识?都是堡民们私下议论,我听来的。”

  张力先前因为摊子太小,区区一个团山堡而已,也就是个小军屯,也不可能大讲特讲什么“民族政策”。

  他对汉人蒙古人一视同仁的态度,让堡民们起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毕竟古代很讲究一个“华夷之辨”,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类的,张大人如此行事,自然是有某些原因。

  而袁崇焕手下大将满桂正是蒙古人,而且官位很高,领着一支战力强悍的骑兵队伍。所以堡民们经过各种猜测,最后一致认定,张大人这是在“拉拢”蒙古人,是要效仿袁崇焕建立蒙古骑兵队。

  朝鲁此刻听百灵这么一解释,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这话朝鲁虽然说不出来,但是道理他懂。

  朝鲁脸色有些潮红,呼吸也急促了起来。

  反正以前自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在张大人治下的团山堡活得有尊严,那便为张大人效死!

  朝鲁嗖地一声站起来,从大石头上跳了下来,面向西北跪下,朗声道:“长生天在上,我朝鲁今日发誓甘愿为张大人效死!以后如有贰心,必定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

  百灵被朝鲁的举动惊呆了,不可思议地看着他,嘴巴张得老大,好半天都没有合上……(未完待续。)

  第305章 “皇太极”

  沈阳城犹如一个大大的“回”字,分为内城和外城。

  内城大家都懂的,自然是八旗大老爷们住的地方,自然宫殿也是修建于此。

  沈阳被称作盛京,那是金国天聪八年,也就是崇祯七年的事儿,离现在还有一年。

  内城皇宫中的崇政殿是后金大汗处理政务的地方,它修在一丈多高的高台之上,是五间硬山前后廊式建筑,在东次间开门,寝宫和宗教祭祀连在一起。

  崇政殿西屋内三面火炕和火地,窗从外关,烟筒设在后面,这是女真建筑的特点。

  西屋内靠北的火炕之上,坐着一名四十岁左右,身穿明黄色五爪团龙袍的中年人。

  此刻他正微眯着双眼,似乎在想着什么要紧的事情。

  他,就是金国大汗,黄台吉。

  他孙子的孙子乾隆皇帝跪舔“英明神武”的祖宗时,将他的名字改为“皇太极”。

  不过他现在既不是皇帝,也不会打太极,只是金国大汗而已。

  说起他的名字也是相当悲催--明代时,蒙古人将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成员称为台吉,极有可能是汉语“太子”的音译,其中地位较高的称为“珲台吉”或“黄台吉”,大概是汉语“皇太子”的音译。

  也就是说,这位大金国的大汗--至少文献上没发现本名是什么。

  他的名字在明代也有翻译成“洪太主”、“红歹是”之类的,实在不怎么文雅,还是称为黄台吉好一些。

  否则一不小心念成“洪教主”,岂不是与金大侠小说《鹿鼎记》里的神龙教主洪安通混为一谈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