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也为自己的决断而沾沾自喜:可不是么,祖大寿的面子也给了。那张力原本正四品,朕给他贬到正七品,足足撸掉了n级……而辽东巡按一职,乃是代天子巡按地方,张爱卿对朕忠心耿耿,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张力也不能失礼,连忙上前顿首谢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必是必肝脑涂地,以报陛下大恩!”
崇祯难得地露出了微笑,轻飘飘地道:“张爱卿平身--”
张力站起身来,脸上也是堆满了恭敬之色。
……
张力由皇上直接授官辽东巡按之后。整个京师顿时轰动了!
本来按照大明朝的规矩,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百余人,再从他们中选派巡按御史。从十三道监察御史中选派巡按御史十分严格,每名巡按御史的产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选出两名候选人,引至皇帝面前,请皇帝钦点一名。
然则现在皇帝竟然不按常理出牌,直接钦点张力为辽东巡按--皇上的理由也很充分,此为辽东特例,关内大明腹地还需按规矩办事。
呃。原来是辽东那个火坑的特例……
若说辽东有这样那样的特例,京师中人也见怪不怪了,反正大家都知道那地方犹如修罗地狱一般。真正让大伙儿感动震惊的是,辽东巡按张力,竟然不到二十岁!
巡按御史,这也就是相当于后世中--纪--委巡视组的官儿,那是督查辽东百官的,竟然用张力这么个毛头小子?!
寻常百姓对巡按御史不太了解,不过大家都对戏文里面所谓的“八府巡按”那是耳熟能详!
感觉那是比总督还要牛叉的官儿,总督再大,“八府巡按”可是能管到总督的。
其实老百姓的看法还是有些偏颇,就拿中--纪--委巡视组来说,人家也不是管一省民事的,人家只是管“党纪国法”而已。
最近德高望重的翰林院马学士不止在一个场合公开赞扬张力,说他是国朝三百年难得的青年才俊!
由于马学士大声疾呼,舆论立刻便不再对张力的“幸进”口诛笔伐了,一时间京师对张力的风评那是嗖嗖嗖地上了好几个档次!
既然张力是辽东巡按,那么团山堡闹兵变之事,便理所当然由他去抚定--其实这也是崇祯皇帝给张力这个官职的深意,张爱卿去安抚叛军,不过要钱那却是一分也没有……
这事儿对张力来说叫事?
张力今日一大早便来到了内阁朝房,求见首辅温体仁和次辅周延儒。
此刻内阁朝房之中,温体仁和周延儒有一句没一句地“相谈甚欢”,将前来办事的张力凉到了一边。
张力躬身立在房间门口,百无聊赖地等着两位内阁重臣聊天结束。
足足等了小半个时辰,房间中才传出了周延儒的声音:“唔,温大人,咱们探讨国事太入神了,竟然忘记门外还等着一个人呢!哈哈--张巡按,你进来吧!”
张力真是恨不得将屋内两个老奸巨猾的家伙狠狠地骂一顿,然而张力脸上却挂着无比“诚恳恭敬”的神色。
张力走入屋内之后,首先对着温体仁施了一礼,而后又对着周延儒躬身一揖。礼数周全之后,张力开口了:“二位老公祖在上,下官为团山堡兵员编制之事而来……”
温体仁正眼也不瞅张力,而是用余光扫了周延儒一眼,只见周延儒坐在太师椅上仿佛老僧入定一般……
温体仁心中冷哼一声,也微眯起了眼睛,就像压根也没听见张力说话一样。
温体仁知道,皇上前几日问辽东巡按张力平定团山堡兵变之策。
张力说的是核定兵员,先发粮食军备,饷银缓一步再说。
朝廷没银子,不过粮食和军备物资还是有一些的,看来张力这小子算盘打得挺精呀!
皇上听说不要银子,那自然是“龙颜大悦”,很快便准了张力所奏。
这不,张力这小子跑来“核定兵员”来了!
大明朝边镇“核定兵员”,向来不是一个个数大头兵的个数,而是大人们一言而决--我说你多少兵,你就是多少兵……
诸如广宁卫祖大寿麾下,实际战兵也就六万,纸面上兵力是十万……
这还是辽东,若是山西、大同、宣府等地,纸面上十万兵,恐怕实际有没有三万都难说。
温体仁始终留意着周延儒的动向,因为在他眼里,张力不过是周延儒的小马仔而已,毕竟不久前张力才认周延儒为座师嘛--
一时间屋子里有些冷场,这种场合张力自然不便多说什么,主要看周延儒的意思。
沉默良久之后,周延儒终于开口了。
周延儒站了起来,笑着对温体仁道:“园峤公,依在下看来,既然皇上已经应允了张巡按,咱们内阁便按皇上的意思办吧。”
温体仁字长卿,号园峤,周延儒称他的号,那是非常尊敬的敬语了。
但是,叫一声敬语有个卵用!
温体仁很快便满脸笑意地回“敬”了周延儒:“挹斋公,国事艰难,户部现在没钱呐--”
张力见缝插针地插了一句:“温大人,下官已经跟皇上说明,团山堡只要粮食军备,饷银可以缓一步再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