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匡九合_影山红【完结】(570)

  闹饷这么快就被抚定了?

  真是一群没用的东西……

  范文程偷偷看了黄台吉一眼,见他依然还在沉思,不由得有些纳闷:大汗都小半个时辰不说话了,难道是在琢磨“兵书”《三国演义》里面有没有应对之策?

  范文程撇了撇嘴,思绪飘得有些远了--

  就在数日之前,广宁卫传来了消息,好像宁远卫“叛军”被明国朝廷抚平了--唔,应该是了,从山海关运到锦州城的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入城中。

  当时汉八旗主帅李永芳还想偷袭一番,结果祖大寿以重炮封锁,汉八旗无法接近锦州城池。

  毕竟先前汉八旗出阵也只是作为疑兵之计,并没有带攻城车等等重型攻城掩护器械,光靠人命去填大炮,即使是汉八旗,大汗也舍不得让他们白白去送死。

  所以大汗得到消息以后,立刻下了决断--撤军!

  卖糕的!

  当初是自己献的“疑兵之计”,现在反倒弄成虚耗钱粮,徒劳无功了--这,这又怎么解释?

  范文程倒吸一口凉气,顿时觉得“女真诸葛亮”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眼下可不就是么?

  这尼玛一个不小心,本官在大汗心中的形象可就要大打折扣了……(未完待续。)

  第323章 明国无大将

  就在范文程患得患失之际,金国大汗黄台吉终于开口了:“范先生,现在祖大寿将那宁远卫的兵变平息了,看来咱们的疑兵之计并未达到预料中的效果……”

  范文程一脸恭敬之色,上前了两步,朗声道:“启禀陛下,那宁远卫的兵变被明狗平息,确实有些出人意料。这事儿恐怕朱由检那小子也是狗急跳墙,应该是发的内帑平叛……”

  自从范文程投降以后,对明朝皇帝的称呼就不那么恭敬了--连“崇祯”都不称呼,而是直呼朱由检的名字,也算是在黄台吉面前表明自己的“忠心”。

  须知道,在古代直呼皇帝其名的,那可是灭门之罪!

  黄台吉眉头紧皱了起来,沉吟片刻,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范先生,你先前分析明国形势之时,不是说明国朝廷已经无饷可发了么?”

  范文程头上立刻冒出了黄豆大的汗珠,整个人微微有些发抖,显然吓得不清。

  自己为了巩固在大汗黄台吉心中“金国第一谋士”的地位,经常给黄台吉分析明国形势,“指点江山”……

  那明国的积弊自己看得透透的,朝廷越来越没钱,而官绅阶级却越来越富。

  一想到明国当官的个个富得流油,范文程就恨得牙痒痒的--

  十多年前那沈阳的学政也是瞎了狗眼,自己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八股文试卷居然给判了个最末一等,害得自己在明朝捞不着官儿当!

  尼玛,现在找鞑子认贼作父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我容易么?

  “范先生……”

  黄台吉对范文程的“走神”有些不满,低低地呼唤了一声。

  范文程赶紧收敛起心思,一脸谦恭地道:“陛下,明国朝廷确实缺钱。他们的赋税很大一部分都填到了辽东这个无底洞中,这次平息宁远兵变,奴才认为肯定是朱由检发了内帑!”

  “内帑?”黄台吉微微皱眉,他也知道这“内帑”就是崇祯皇帝的私房钱。

  若是崇祯皇帝发私房钱作为军饷。那也怪不得范先生了……

  一想到此,黄台吉神色缓和了几分。他略微沉吟了片刻,开口问范文程道:“范先生,现在辽东已经没有可乘之机了……计将安出?”

  范文程干咳了一声。朗声应道:“陛下,辽东的广宁卫和宁远卫现在不过是几座孤城耳!”

  “孤城?”

  黄台吉细细咀嚼着范文程的话,似乎有所领悟。

  摆明了广宁卫的锦州城和宁远卫的宁远城都是乌龟壳,怎么咬也咬不动。

  黄台吉忽然想起了“兵书”《三国演义》中曹孟德说汉中的桥段,“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关键是宁远卫和广宁卫这条狭长的地带死死扼守着金国南下的道路,而最南边还有一道山海关,那可是号称“天下第一关”的雄关要塞。

  黄台吉的“忧患”意识还是很不错的,并不像一般八旗旗主那样,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现在金国看似风光无限,其实也危机四伏。若是再打不开局面,等那明国若是有贤君良臣在位的话,没准几年功夫就能缓过劲来!

  蒙古人和朝鲜人都是墙头草,哪边实力强就投靠哪边,这些人压根也靠不住。

  反倒是汉八旗这两年打仗挺卖命的。奋勇杀敌,个个争先,他们做梦都想抬旗--也就是入了旗籍,成为女真人……

  一时间黄台吉的思绪飘得有些远了……

  历史上“皇太极”的庙号是清太宗,与奴儿哈赤的庙号清太祖一样--一般一个王朝的所谓的太祖太宗那都是相当牛叉的。

  实际这二位都享了后人的福,乾隆编《四库全书》的时候,不光封禁了很多书,也恶意篡改了很多历史。

  先说奴儿哈赤,这位从一个小部落酋长一路披荆斩棘,最后成立了金国。定都沈阳,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