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么?眼下建奴马上就要绕道朵颜卫和泰宁卫入关,并不会经过团山堡。虽然不知道鞑子的总兵力是多少,但是从黄台吉召集蒙古诸部落以至于准备了两个月之久来看,人数肯定不会少于十万。
就算建奴只有五万,其余十万都是“仆从军”,那也绝对不是眼下团山军所能够对付得了的。
如果张力现在让一万五千团山军去朵颜卫与十多万鞑子硬刚正面,那是自取灭亡。
须知道,朵颜卫那是草原,不管用自生火铳的火枪队也好,还是张力的炮兵队也罢,在草原上对付擅长骑射的鞑子,绝对占不到什么便宜。
除非线膛枪和米尼弹批量列装,然而现在宋应星的团山堡兵工厂那边还只是试研制阶段,还在摸索之中,也只做出了百十把线膛枪罢了。
宋应星还需要一些时间确定最适合目前生产条件的制造流程,然后才能说到批量制造。很显然,张力的所谓武器的“核心竞争力”是赶不上此次鞑子入寇的了……(未完待续。)
第350章 打这里
其实高元良说“尴尬”也毫不为过,因为没有朝廷的调令,团山军去朵颜卫倒也无所谓,但是想入关进入京师附近的话,那可就“居心叵测”了。
在朝廷没有下达调令亦或天子没有发出“勤王”诏书的时候,军队根本不可能擅离驻地--除非你想造反。
在辽东的话,由于军情复杂,朝廷允许将领们有“便宜行事”的权力--但是,这也仅仅限于辽东罢了。你若将大军开去沈阳问候黄台吉的家人,朝廷自然是“喜闻乐见”;你若带着大军入关,登时便要被扣上“反贼”的帽子!
所以,团山军要么就是如祖大寿的广宁军一样,龟缩在团山堡等待朝廷的命令。要么就是去蒙古人地界的朵颜卫拦截建奴南下大军,而这一种选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朵颜卫乃是大草原,平地居多,正好利于鞑子骑兵行动,而不利于步兵作战。以步兵对战骑兵,草原绝对不是一个好战场--这一点,高元良知道,张力当然也知道。
所以团山军就很“尴尬”了--去草原上阻击鞑子大军是以卵击石,龟缩在团山堡中又非张力所愿,这……
然而张力早已看穿了一切--呃,不--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张力微微一笑,对高元良道:“元良,本官听说那些建奴贵族爱看《三国演义》,奉之为绝代兵书--唔,想必和市井小民爱听说书人说书是一般的道理。《三国演义》你自然是早就耳熟能详了,不知道《孙子兵法》你学得怎么样了?”
高元良哈哈一笑,敬佩地看了张力一眼,朗声应道:“末将正在学习呢--《孙子兵法》博大精深,又岂可速成?”
张力微微颔首,笑道:“昔年三国时吴国的吕蒙原是一介武夫,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鲁肃称之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现在老高你也是我团山军的吴下阿蒙啊!”
高元良看了张力一眼,小声地道:“吕蒙再厉害,那也是孙权教导得好呀……”
说完这话。高元良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了下来。
张力一愣,心里暗自忖道:老高行啊,这是试探本少爷来了?孙权那可是称过帝的人,老高顺着自己的话这么一说……
张力忽然记起了当日在南京城中。玄阳子道长第一次见自己的时候,曾经给自己相过面,果真是有什么“王霸之气”……
也只短短一瞬间,张力就岔开了话题,因为现在实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唔,老高我问你,孙子兵法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话怎么理解?”
高元良不假思索地答道:“作战总是以正兵来抵挡敌军,用奇兵去夺取胜利--”
“然后呢?”
“莫非大人想要偷袭建奴大军?”高元良一声惊呼。旋即又反应了过来:“不对,建奴大军起码十万以上,即使偷袭赢了一阵,我们团山军便立刻暴露了出来--在草原上,咱们根本跑不过四条腿的建奴骑兵呢!”
张力微微颔首,高元良思虑颇为周密,确实如他所言。即使团山军伏击亦或偷袭赢了一阵,也不可能改变什么大势。一万五千人的团山军,在草原上赢了一阵又如何?消灭几千或者一万敌人,马上就会陷入数倍于自己的敌军重重包围之中。根本就不可行。
张力站起身来,走到议事大厅北边的墙壁前,那里挂着一副辽东的全图。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那种带等高线的军事地图,团山军的地图也只是比一般大明军队的地图详细一些罢了。
宁远卫周边稍近一点的地方地图距离还比较准确。而再远一些就只有城池名字,看不出具体的距离。
张力用手指着一个地方,眼睛深邃了起来,淡淡地道:“咱们团山军,要打这个地方。”
高元良上前几步,走到地图跟前。待看清楚了张力所指的地方,顿时大吃一惊:“大人,您要打这里?!”
张力点点头,却不直接回答,而是开始给高元良“上课”:“先前我给你说的是《孙子兵法》,然则战国时的孙膑详细解释了什么是正,什么是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