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匡九合_影山红【完结】(641)

  今日德胜门外一战,虽然只有张力和木头在场,但是战果却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这相当于给了目前略有些膨胀的团山军高级将领当头一棒--要战胜建奴,还早得很呐!

  张力眼瞅着麾下这帮将官们,只见他们个个面色凝重,不由得哈哈大笑:“怎么,都怕了?”

  高元良立刻站了出来,朗声道:“大人,咱们不是怕!只是鞑子兵力确实太多……”

  张力微笑着一摆手,点头道:“鞑子人数很多,我大明军队人数也很多啊!”

  张力这话一落地,顿时将大伙儿的情绪又被带动了起来。是呀,现在又不是让团山军去守那偌大的北京城,又有什么好郁闷的?

  张力扫视了众人一眼,缓缓地道:“这一次北京保卫战,乃是大兵团会战,并不是我团山军孤军奋战!”

  顿了一顿,张力又道:“三边总督卢象升卢大人先前被困在张家口堡,后来鞑子撤军回师通州,卢大人麾下的天雄军会合了延绥等地的军队,也有三万左右,日前已经抵达了京师。其他人或许贪生怕死,但本官知道,卢大人却是可以引为团山军强援的!”(未完待续。)

  第381章 季孙之忧

  在黄台吉攻占通州,鞑子将整个大明宣府、北直隶防线打穿了之后,围住张家口堡的三万多汉军旗撤了军,前往通州与黄台吉会合。

  所以张家口堡算是解了围,卢象升将延绥等镇赶赴京师勤王的大军集结在一起,马不停蹄地前往京师勤王。

  眼下卢象升的天雄军和延绥军已经抵达京师,驻扎在北京城西。

  张力对卢象升一直很关注,因为在这个黑暗透顶的年代,卢象升绝对是一个异类。

  张力扫视了议事厅中众将一眼,建奴这几日一直没有发起想象中的总攻,让自己心中颇有些不安。

  今日城下一战,更多的像是一种炫耀,为了打击明军士气而战,并不是攻城之战。若是攻城,至少建奴的火炮、云梯等等攻城器械都要上场才是,然则建奴偏偏在北京城下展现他们的“骑射之术”。

  建奴仿佛不是真正的想攻打北京城,他们要干什么?

  ……

  紫禁城乾清宫中,崇祯皇帝脸色铁青,一个人坐在龙椅上生着闷气。

  在大殿之上,还有一人正垂手而立,却并不是首辅温体仁,而是次辅周延儒。

  这两日建奴发起了不少试探性的进攻,不管是守城还是守河,明军都损失惨重,折损的兵马超过五万。

  幸亏北京城城防坚固,加之无定河河水暴涨,建奴才没有得手。即使如此,也足以让满朝文武胆颤心惊,再没人愿意“献计献策”--

  除了周延儒。

  周延儒今日一大早递上了一封密折,果不其然,崇祯皇帝立刻就召见了他。

  现在崇祯心情很糟糕,周延儒自然是非常清楚,但是他这一次放的“大招”自己很有把握,一定可以重创心中那个最大的“奸贼”!

  “周爱卿,你在奏折中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你意指何人?”

  周延儒心神一凛,立刻朗声应道:“臣恐大明之忧,不在建奴。而在京师之内也!”

  崇祯皇帝毕竟不是傻子,周延儒这话虽然略微有些绕,可是他还是懂的……

  “你是说内臣与边将?!”

  崇祯额头上青筋暴露,显然周延儒这话击中了他心中最敏感的那一处地方……

  周延儒不直接回答,而是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圣明!”

  崇祯皇帝整个身子开始发起抖来。周延儒的意思再清楚不过。温体仁是内臣,洪承畴是边将。温体仁是内阁首辅,文官系统一把手,而洪承畴是“勤王兵马大都督”,总领勤王的二十余万兵马--唔,已经被鞑子灭了六七万,只有十余万了。

  尼玛这两人“捡肥皂”的话,崇祯皇帝可就危险了!

  死寂,乾清宫内针落可闻,气氛异常的诡异。

  良久过后。崇祯皇帝颤声道:“周爱卿,眼下局势恶劣如此,国家还需借重洪都督呀--然则,爱卿所言亦有道理,可有良策应对?”

  周延儒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温体仁那老贼先前“敬献”的威力太大了!即使多疑的崇祯皇帝,竟然对他只字不提,只说还需借重洪承畴,这尼玛……

  不过也只短短一瞬间,周延儒便开口了。因为他先前已经想好了种种对策。

  “启禀皇上,陛下须得防范董卓之故事,不可让勤王兵马入城!”

  崇祯虽然不读《三国演义》,不过《三国志》这种正史还是读过几页的。三国董卓的事儿他又岂会不知?

  很快,崇祯皇帝就下了决断:“爱卿言之有理。周爱卿去内阁拟定一个条陈出来,守城便用京师三大营的兵马,所有勤王军队尽数移防城外。”

  “臣遵旨!”

  周延儒长长地应了一声,眼下要扳倒温体仁时机还不成熟,不过已经开始了第一步。若是洪承畴战败。温体仁定然逃脱不了干系!

  北京城守不守得住,周大人自然是不关心的,大不了跑南京去嘛……扳倒温体仁,那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