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匡九合_影山红【完结】(665)

  因为大Boss张力张大人说了,便是楼中之人。

  风灵忽然想起了那个夜晚。当张大人告诉自己,太虚真人乃是道貌岸然的奸人之时,自己又多么震撼。

  太虚真人并不是正一道之人,他的本名没人知道。只是万历末年开始一直在太清观清修,名气极大。后来封了国师,在京师附近非常有名。

  为什么说在京师有名,因为嘉靖朝以后,道教得道高人便有不成文的规矩,不要参与朝堂之事--但是。太虚真人破了戒。

  听说龙虎山真人对太虚也颇有不满,只是太虚名气太大,故而也只能听之任之。

  那一夜,张大人竟然说太虚真人是奸人,必须除掉,自己还有些惴惴不安。毕竟太虚这个级别的,玄阳子都要尊称他一声“前辈”,只有龙虎山的真人才能与他平起平坐。

  似乎张大人说他的名字叫什么“鬼药子”,这是什么名字?道教之中,不会有这种道号。就说俗名,也不可能是这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风灵想不明白,不过,太虚真人现在做的这些事,很为他所不齿。

  一直以来,总有些坑蒙拐骗偷之人,打着道教的名义,做些骗人的勾当。正一道中人,向往的是老庄一般的修生养性,对于权势和财帛,看得很轻--很显然,太虚现在这种做法,只能说以前隐藏得太深,他,难道真的是奸人吗?

  就在风灵琢磨着太虚真人的时候,静思楼上,太虚真人正在和一个蒙面老者说话。

  蒙面老者冷冷地看了太虚真人一眼,淡淡地道:“太虚……呃,不,鬼药子,银子准备得怎么样了?”

  太虚真人冷哼了一声,沉声道:“银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你何苦痴迷于此?”

  蒙面老者回了一句:“与你不相干。”

  太虚真人看着那蒙面老者,似乎已经看穿了他黑色面纱下的面孔,缓缓地道:“你到我这里来,又何必蒙面?”

  蒙面老者一点也不吃亏,笑着道:“你见那些被你控制的人,不也是带着面具吗?”

  “好了,不说这个!这次你要的数字太多,我才如此抛头露面地出来逢迎皇帝。唉,太虚这身份我苦心经营数十年,这次以后,怕是不能再用了……”

  “你有了《延年要义》,又需要什么身份?想必是去终南山修习延年之术了吧?”蒙面老者打断了太虚真人--呃,不,鬼尊鬼药子的话,同时反问了一句。

  鬼药子缓缓地点了点头,思忖片刻,开口道:“再过几日,银钱必会如数奉上,你探听那《延年要义》所在地的消息,确实无误吧?”

  “这一点你放心,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再说了,我是那张力的……”

  蒙面老者忽然不说了,生生地将话茬掐断。沉默了片刻之后,蒙面老者开口问道:“何为灵药?”

  太虚真人笑了,意味深长地看了蒙面老者一眼,道:“下次告诉你。”(未完待续。)

  第402章 喜报

  这天晌午,浑浑噩噩的崇祯皇帝终于决定看一看奏疏,于是从静思楼祭祀现场折返回御书房。

  来到御书房中,看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崇祯皇帝的眉头也深深地皱了起来。

  先前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已经将奏折按惯例分门别类过了,崇祯皇帝习惯性地拿起了那屈指可数的“报喜”奏折,一本本看了起来。

  前段时间内阁首辅温体仁本着“报喜不报忧”的原则,“报喜”的奏折比往常多了很多倍。可是鞑子入寇以来,特别是鞑子进逼北京城下后,温大人也消停了,天子脚下百十万人盯着,终归不能再胡说八道……

  所以,“报喜”的奏折很少,“报忧”的倒是很多,不过崇祯现在不想看那堆积如山的“报忧”奏折。

  崇祯皇帝坐到了龙椅之上,随手拿起一本奏折看了起来。只看到一半,崇祯便将奏折关上,扔到了一边。

  那奏折是河南的援剿总兵官左良玉发来的,奏折中说本来他要带兵勤王,结果在河南发现有十数万流贼北上,恐与鞑子对京师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于是他在武安等地拦截,杀敌无数……

  “无数--”崇祯恨恨地低骂了一句,眉头紧皱。

  显然这左良玉要么害怕鞑子不敢来勤王,或者耽误了勤王的行程,于是编造了个理由,提前打预防针来了。

  “呸!--”崇祯一反常态,甚至不顾天子威仪,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随手又拿起了一份奏折。

  哪曾想刚刚打开奏折,崇祯皇帝的瞳孔猛然间放大,整个人开始哆嗦起来。他迫不及待地往后看去,越看到后面,他的身子越发抖动得厉害了。

  “承恩!快,快来!”

  伺候在一旁的王承恩立刻快步走了过来,接过崇祯递过来的奏折一看。原来是张力奏报收复辽南金州卫的奏折。

  这份奏折王承恩先前也看过,但是他与内阁大臣们一样,对此事将信将疑。不过涉及军国大事,却也不敢怠慢。只得原封不动地将奏折呈上御案。

  大明朝自从万历年萨尔浒之战以来,节节败退,只有失地的文臣武将,就没有能复土之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