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队骑兵经过一处河谷滩地的时候,白袍小将下达了休息、饮马的命令。三千人马立刻分散与河谷两岸,而二十多骑斥候则打马而出。前往附近警戒斥候。
这白袍小将也牵着马匹来到河边,让马儿喝了个痛快,他自己则环顾四周,警惕地四下张望。
“李游击,咱们距离那宁武关还有三百多里。应该还需要两日才能抵达……”白袍小将身后一名传来了一名将校的说话声,他转过头来--
这白袍小将,不是李定国又是哪个?
与次同时,李定国抬头看了一眼天色,而后对着那将校道:“孟阔,天色已晚,咱们今夜便在这河谷扎营吧!”
这一队三千人的骑兵其实并不都是骑兵,能够骑马作战的,只有这位叫孟阔的团山军骑兵队千总麾下的一千人而已。
李定国所率领的,正是张力紧急抽调的水师陆战队的两千人。他们并不擅长骑马砍杀。马匹不过是代步工具罢了。若是遇到敌情,水师陆战队还是要下马步战的。
孟阔前去布置安营任务之后,李定国坐在小河边的一块石头上,心里开始盘算起来。
本来自己的水师陆战队正在宁远中右所整训,可是却突然接到张大人的命令,要求立刻出发前往关内,择机作战,最大限度的阻碍流贼进逼京师的步伐。
择机作战--这是张大人给自己的一个考验,两千陆战队员和一千骑兵,又怎么可能阻挡流贼的五十万大军呢?
李定国眉头紧锁。脸上浮现出沉思的神态。
团山军在大明关内也有很多眼线和情报来源,李自成的农民军中也有不少卧底,故而流贼的行军路线和一举一动都在团山军的掌控之中。
李定国收到团山堡情报部门的消息,李自成的主力在山西。于是他便带着人马从朵颜卫、宣府一线入关,直奔山西而去。
按照李定国的计划,自己麾下的三千人肯定不是与农民军去硬碰硬,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三千人怎么可能对阵五十万人?话糙理端,就是要砍杀五十万头猪,三千人也木有任何办法……
李定国揉了揉太阳穴。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兵士,只见河谷滩地的团山军兵士们一个个都取出随马匹携带的行军帐,动作熟练地开始搭建起行军帐来。
李定国将目光收了回来,今夜便是在此安营扎寨,明日一早便要向宁武关进发。
既然李定国全部带的骑兵--呃,不,水师陆战队算是骑马步兵--入关作战,那么就是要发挥机动力的优势,避实击虚,打流贼大军一个措手不及。
李定国从宁远中右所出发之前,特地申请从锦州调来了一千骑兵随同他一起作战,正是要实行这长途奔袭之策。
在李定国的脑子里,有两种最适合的战术:一是攻击农民军的粮草重地,最好是一把火烧掉。这正有如三国曹袁的官渡之战一般,若是成功的话,数十万农民军立刻就要瓦解。
可是据斥候得来的消息,李自成的大军根本就没有什么屯粮之地,所有粮草都随军携带。若是粮草不够了,他们立刻就地劫掠!
这一条显然是无法实施了,敌人并没有特别的屯粮之地。
二是采取“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在农民军与明军开战的当口,找准机会一举突袭李自成的中军本部。
这也是李定国定下的方略,大明各地望风而降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可是李自成却在宁武关前被代州总兵周遇吉阻拦了下来。
攻城之际,想必是大军在前,李自成的中军在后,这未尝不是一个绝好的突袭机会!
就在李定国起身准备回已经搭建完成的行军营帐休息的时候,身后传来了骑兵千总孟阔的声音:“李游击,宁武关的飞鹰传书到了!”
李定国大喜过望,只见孟阔快步来到他跟前,递上了一支竹管。
山西、宣府和北直隶都是团山军情报部门的重点活动区域,宁武关自然也有眼线。
李定国接过竹管,弄掉封泥,抽出一张皱巴巴的信纸开始看了起来。信纸上只寥寥数语,却将宁武关前的大战描述得一清二楚。
看完密信之后,李定国不由得眉头紧锁,喃喃自语地道:“我原本以为一镇总兵怎么也有个两三万兵卒,不曾想这代州总兵麾下只有五千人马,竟然还能抵御住李自成大军的轮番猛攻--这周遇吉,真是个能人呀!”(未完待续。)
第510章 恼怒
而在三百里外的宁武关,代州总兵周遇吉派人清点了剩余的火药、弹丸和粮草之后,陷入了沉思,直到东方泛白的时候才谋定了对策。
迎着初升的曙光,他默默的对天祷告:“我为大明武将,守土有责,应该与宁武关共存亡--我当竭尽全力,愿上天庇佑!”
周遇吉的容貌朴实粗壮,肤色黝黑,全身自然而然的流露着一股坚毅之气。昨日的苦战,一夜未眠,他却不但没有半点倦意,还更显得英气勃发。趁着黎明天色将晓,周遇吉飞快的做好了部署。
不出他所预料的,还没有进入辰时,顺军又开始攻城了。
这一次,顺军也运来了火炮,发炮攻城。而周遇吉则是用早已准备好的土袋、石块应战。城墙屡屡被轰坍,却又立刻被墙头上的兵士们用土石填实修补。顺军架设云梯攻城,周遇吉则以烧得滚烫的桐油御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