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贵又细细打量了一下儿子住的地方,只见桌子上有很多散乱的图纸,还有一些从未见过的笔。
儿子专心致志的等着包子热好,王富贵就和儿子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原来这一栋小房子住四个人,都是图纸队的,专门负责把图纸里画出的东西告诉工匠怎样制造,王安柱是四个人中的小队长,今天房子里其它三个人都要去工地看图纸,自己请了假来接老爹。
包子热好了,儿子吃的很是香甜,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模样,王富贵也是开心,吃完包子,儿子就扭捏着对父亲道自己要去工地了,请假的时间不能超过四个时辰,挥了挥手示意儿子快些去,儿子就穿上那身肥厚的衣服出去了,出去的时候还跟王富贵说可以到码头西面走走,那里有很多商铺。
在屋子待了一会,王富贵就按照儿子的安排朝西边走,路上的人很多,大多都肩扛木材,手提工具,一看就是些造船船工,没走几步就看到一条繁华的小街,街头有一家最显眼的茶馆,门口的招牌在风中吹动,王富贵就打算进去喝两杯热茶。
推开门,发现茶馆里已经坐满了人,茶馆有一高台,一名老者正手中端着一张大纸,在喋喋不休的说道:“要说除夕夜的祥瑞奇观,这《大唐新闻报》上也已经有了详尽的解释,这便是一种改良的大威力的爆竹.......”台下的众人都是满脸好奇的听台上的老者讲说。
王富贵觉得好奇,便找了个座位坐下,捅了捅旁边的人,问道:“兄台,敢问台上的老先生在说哪段评书?”
被问的人,愣了一下,才道:“这是在解说《大唐新闻报》,现在长安的哪家茶楼都有这种讲说,兄台这都不知道啊。”
王富贵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叫了一壶茶,也仔细听这老者解说起来。(未完待续)
ps:(感谢麻雀飞舞,神级小内内投的一张月票,还有郁郁埋香投的两张月票,拜谢!)
第九章 药王孙思邈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这便是杜甫在诗中写道唐朝时民间吃团圆饭的情景,徐阳这几天每天过的几乎都是如此,每天都是和刘家人一起吃年饭,过大年。
《唐律》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所以从初二到初三,徐阳一直在出门拜访长安的那些相识友人,走亲访友,互相邀宴,称为“传座”。
初三以后比较清闲,于是刘栋良就在封地的府邸上备足了酒菜,招待来拜访的亲朋好友,徐阳听说这个习俗叫做‘年酒’。
这几天是徐阳来到唐朝过的第一个年,明日就是正月初七,唐人称之为‘人日’的一天,明天又将是一场盛大的节日,此时的徐阳躺在被窝里,屋子里的火炉散发着热量,让整个屋子里都暖腾腾的。
夜已经深了,冬季的长安,万籁俱静,徐阳瞪着眼睛,仔细的回想着自己来到大唐的一幕幕,前世的种种身影似乎都已经渐渐模糊,自己在慢慢的融入唐朝,也许自己天生就该做个唐人,梦回大唐,这才短短大半年的时间,自己就从一无所有走了了今天,妻子、房子、车子、票子,这些在前世哪一样都需要他费劲千辛万苦才能得到的,但是在这,都如同唾手可得一般。
床边,刘梦璃柔弱轻缓的呼吸声在静夜里显得很动听,这便是自己的妻子了,同心结发,白头偕老。自己有时候一遍又一遍的在想这是不是梦,每当手机一拨打记忆中的那个号码时,那一头依旧会传来熟悉的女声。
船队已经快要建造完毕,将近四个多月的工程期,最近一批海船已经沿着长江顺流出海,到大海上试验试验海船的各项性能,也让船员们熟悉熟悉水性。
老牛现在已经向李二上奏,请求扩大航海院的规模,并改名为‘航海监’,与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和都水监一同规模,并称为六监。
李二正在与三省商讨,估计很快便会由尚书省下达,毕竟李二还是十分在乎海外的高产良种和徐阳所说过的制海权。
春节过完,就即将迎来天下士子们最期待的科举了,徐阳打算跟着科举,在开春的时候一同把终南山书院的学生给招收一下。
李二对于网罗人才也很是热心,和三省提过很多次,打算将终南山书院改名为‘书院寺’与九寺并列,一同管理,可是遭到过很多次的反对,毕竟九寺也算是祖制了,如果擅自修改,逾越礼制,御史台的那些不要命的御史大夫一个个可都是不要命的主,只要逾礼,拼死从谏也要把事情捋顺了。
一切都步入正轨,徐阳望着天花板,心中轻松起来,大唐在朝一个极好的方向发展着,自己这一只小蝴蝶煽动的翅膀,已经形成了一股小风暴,让这股风气在大唐悄然蔓延。闭上眼,安然入梦。
.............................
翌日,徐家庄。
徐阳今天起的有点晚,睁开眼就看到旁边的被子空空如也,刘梦璃已经起床了,刚想着喊奴婢倒水,就听到刘梦璃甜甜的声音道:“奴家来服侍夫君饮水。”
挣扎着起来喝了两口温水,徐阳舒爽的整个人都精神了,刘梦璃在一旁咯咯的笑,自从新婚之后,这丫头再也没了往日的精怪,虽没有被破瓜,但早已经有了一份妇人的熟韵,看的徐阳是食指大动,就想起来吃吃豆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