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城管大队_天道一念【完结】(52)

  只见一直不曾说话的一队队长李虎,神色疑惑的大声道:“所谓军训,如‘练武’之事吗?”

  “额....练武?”徐阳有些搞不懂。

  李虎思索了一番,用最简明的话说了一通,徐阳这才想起了,唐朝时期的‘练武’,话说这唐朝时期的练武,就跟后世每年的红蓝方对战差不多,不过要假多了,目的只是为了熟悉军令和口号。

  每年到冬季,一年到头了,庄稼也收完了,有时间了,折冲府开始找一群农户过来,命令他们,开始训练,怎么训练呢?折冲府都尉令左右两个校尉,各带步兵十个队,也就是五百人,骑兵一个队,五十骑,相距百步,严阵以待,之后听角手,也就是号手,吹第一通号,列队,二通号,偃旗息鼓,三通号,举起大旗,听到鼓响,两队呐喊着向前冲,接着其中一队鸣锣,锣声一响,那队人马就退兵,另一队人马继续前进,然后前进的一方队伍中突然也鸣锣,则那队人马也退兵,反复如此,这就是‘练武’了,当然古代的‘练武’,如今看来,似乎要简单一些,哪有后世红蓝双方飞机大炮,潜入反潜这么激烈。

  徐阳想到这,点了点头,道:“不是‘练武’,练武这种对战的项目,目前咱们还没有训练,眼下的军训,是为了让你们更加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我听大广说,上午从城中的水泥路一路过来,声音嘈杂无比,行军涣散,脚步不齐,可有此事?”

  众人听闻,皆是低头,不敢直视徐阳。

  徐阳内心哈哈一笑,古代人就是有些木讷,真有意思。但是表面上徐阳仍是一副寒冰模样,让台下的众多新生城管遍体生寒,生怕怪罪下来。

  徐阳严肃道:“行军打仗,军纪第一,如此松松散散,将来如何助我大唐南征北战,平定四方蛮夷?”

  众人皆是垂头低目,噤若寒蝉。

  徐阳接着说道:“为了以后能为我大唐立功,流芳百世,为了能在这幽州治理一方,纪律就一定要严格的遵守,要有一副军人的样子,卧如弓,站如松!即然选择了军训就应该勇敢地锤炼自己、不畏艰难、磨炼坚强的意志。共同肩负我们的伟大使命——保卫祖国,振兴中华。”

  徐阳话音刚落,旁边的章太守和一众刺史就鼓起掌来,接着台下的众人也纷纷鼓掌,搞的徐阳有些不好意思。

  “军训,可以锻炼你们的意志,磨练你们的血性,让你们拥有纪律,让你们成为大唐的一把尖刀!直插队伍的心脏!所以,诸位,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掌声,雷鸣般响起。惊的远处的十几个正在抹水泥的奴隶一阵回头看,身上又白挨了几鞭子。

  第三十四章 那些年的军训日记

  烈日当头,明晃晃的太阳晒得人们睁不开眼睛。

  陈晓生感到一阵目眩,身上的汗流了干,干了流,原本还有些麻木的双脚,现在仿佛失去了知觉。

  他不知道,就在这太阳底下站着一动不动到底是为了什么?

  “两脚分开六十度,两脚挺直,大拇指贴于食指第二关节,两手自然下垂贴紧!”一名光头大汉在二队的队员们之前不停的走动,看着哪个人站的不标准。

  那个光头凶神恶煞的深蓝衣大汉是他们二队的教官,刚刚因为自己没有抬头挺胸就被他踹了两脚,这让陈晓生有些暗恨,但是闹事者的下场他也知道了,和他一同被踹的一个队员,因为顶撞了两句,现在被罚六十个俯卧撑还有跑五圈。

  望着那边在烈日下,跑的如同死狗一般的那名队员,陈晓生没有了一丝反抗的念头。

  李虎昂首挺胸站在一队的最前方,他感受着太阳洒在身上的热量,心底却升起了一阵异样的温暖,军训,这种枯燥而又意味深长的活动引出了他心底的强烈的好奇心。

  李虎仍然记得,刚刚徐阳在高台之上说的那句:“军队纪律高于一切,站军姿,是一切军事动作之母。”的话。自己在军队中,熟谙大唐军队训练的方式,都是些操练,绝没有在大太阳时站着列队站军姿的,行军打仗中军纪更靠严厉的处罚,而没有平日里刻意训练过,他真的很好奇,就这么站着,大家就会训练出军纪吗?

  “动动动!动什么动!”

  一声训斥,把李虎从思索里拉了出来。

  李虎知道,教官又逮到了一个倒霉的乱动的队员。

  “报告教官。”这名队员显然吸取了前面三名队员的错误,知道先报告,等教官允许之后再说话。

  “说!”教官丝毫不给面子。

  “报告教官,有虱子咬我!”

  “有虱子咬你这么屁大点的事还用动!”教官怒声道,引得周围一伙人不禁憋不住笑了出声。

  “笑什么笑!你们几个和他一起出列!”教官丝毫不讲情面的说道。

  那几名发笑的队员,只好乖乖的从队伍里走了出来,和那名乱动的队员一起做了五十个俯卧撑。

  徐阳在远处,望着那几个做俯卧撑的队员,轻轻点了头,古代人的人忍耐力比现代的那些年轻人要强太多了。只要是自己理亏的,认打认罚,除了一些世家子弟还有些小脾气以外,其余的人都是老老实实按照教官的吩咐来,丝毫不敢逾越半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