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城管大队_天道一念【完结】(598)

  高丽已经被征服五年了,这五年,大唐已经完全统治了鸭绿江以北,和后世的中国地图达到了契合,鸭绿江以东现在仅仅有一小块高丽的地盘,半岛之上,现在最强大的国家居然是新罗,凭借着唐人的物资支持,还有徐阳的私人赞助,这个历史上处处受人欺负的小国,一跃成为半岛第一强国,这让德善女王还有些不太能够适应角色的变化,昔日的对手们现在被大唐打残的打残、封锁的封锁,想到这,她就觉得自己当初和大唐的君王发生关系是一件多么明智的决定。

  有人欢喜有人忧,昔日的半岛强国高丽,现在变成了一个苟延残喘的小国,尽管统治者无能,对大唐百依百顺,把自己当狗腿子一般对待,可是民间不乏有心怀国家的勇士,对于大唐曾经对于高丽的所作所为,他们说什么都不会原谅,尽管他们的人数很少,但也要竭尽全力的给唐人一次重创,让他们知道高丽的勇士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对于他们这些高丽恐怖分子的恐怖活动,城管戍队的情报机构也早已经知道了。。。(我的小说《大唐城管大队》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泰山封禅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城管大队》更多支持!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封禅可说是最盛大,但也争议最多的一项典礼。△,近代有疑古派的史家认为,这纯粹是战国至秦汉间,齐儒凭空杜撰,并为好大喜功的君主利用来巩固政权、夸侈政绩的活动。但从考古资料看来,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民筑坛祭祀的习俗,是非常悠远的中原人的大型祭祀活动。

  封禅的起源多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有很大的联系,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能准确地把握,因此产生原始崇拜,特别是在恐惧的状态下,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更是敬畏有加,于是“祭天告地”也就应运而生,从最开始的郊野之祭,逐渐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祀,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则以“泰山封禅”最具代表。

  泰山,自古在中原就享有极高的声誉,地处山东中部,孔子故乡,更是以风景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古人以“泰山北斗”来喻指人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足以见泰山的声誉之高。

  正因为声誉高,所以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东巡郡县。召集齐、鲁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到“天下第一山”——泰山下。商议封禅的典礼,以表明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的。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难于施行。于是他绌退所有的儒生,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辞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只颂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云云,都是称颂自己的功德,共一百四十七字。刻石是四面环刻。颂辞刻了三面。

  自从秦始皇开了泰山封禅这个头以后,古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封禅泰山都趋之若鹜。前前后后一共有六位帝王在泰山举办过盛大的封禅仪式。

  历史上的李二没有去过泰山封禅,不是因为他不想去,而是因为每一次他想封禅的时候,大唐都会遇到些灾祸,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再加上有魏征这样的谏臣,所以封禅的计划总是胎死腹中。

  最后直到他去世,都没有去成,倒是他的儿子李治,在武后的扶持下,去泰山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封禅。

  可是这个时代,李二的封禅梦却由一个人彻底的改变了,那就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徐阳。

  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出现在一千四百年前,所产生的剧烈碰撞是强烈的,科技树的攀登、海外高产作物的广泛种植、火药使军队的强大,让这个年轻的帝国提前进入了繁荣强大的模式,理论上,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大唐这个帝国中间是经历了几代皇帝战战兢兢的不懈努力和积累,最终才换回了一个唐玄宗李隆基手中四方来贺、一统天下的大唐。

  可是,科技的力量是强大的,要经过百年时间的积累才能完善的制度,在后世知识的催化下,现在仅仅需要几年就可以尽善尽美。要经过百年累计的粮食,现在,只需要大唐百姓种上三年的土豆玉米,就可以完全堪比。

  历史的节点上就像突然打开了了一个外挂,涌入了无数新奇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渐渐的已经把这个帝国变的与历史上完全不同。

  黄河容易决堤,引发水灾,这个好办,后世人在后悔上游植被的破坏,导致黄河水位不断升高,再没有解决方法,而现在是一千四百年前,这个时候做出弥补还为时不晚,李二听从徐阳的建议,勒令整个黄河上游,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汉人,都不得在黄河周围做出任何破坏水草的事情,更别说砍伐树木了,抓住就是杀头的大罪;李二对于造成黄河决堤的罪魁祸首可以说是深恶痛绝,每年黄河决堤造成的损失太大,百万顷良田,一旦泡在水中,只需要几天就会完全死亡,对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李二如获至宝,表示绝对会以高压政策推行下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