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文泰依恃西突厥部落的军事力量和天远地偏的恶劣地理环境,根本不把唐使放在眼里,在高昌的王殿会见李道豫的时候,曲文泰是正眼不瞧唐使一眼,既不让座,又不让茶,只是鼻孔朝天的哼哼道:”鹰飞于天,稚伏于蒿,猫游于堂,鼠嚼于穴,各得其所,谁离了谁还不能活吗?”
这让身为唐使的李道豫如临大耻,起身告辞,日夜兼程的从高昌赶回了大唐,并且向李二禀明了此事,李二当即大怒,下令任命大将军尉迟恭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薛万彻率领三万城管戍队出兵征讨高昌。
高昌王曲文泰听说唐兵要来,起初十分害怕,整日整夜的睡不着,可是直到现在,三个月过去,还不见唐兵的影子,便不以为意,今日的朝会上,他笑着对臣下们说:”唐距高昌七千余里,其中有两千里全是流沙。冬日风寒似刀,能把人冻死;夏天则炙热如焚,能把人渴死。行贾至此,百不及一,唐朝大军习惯于内地生活,除非飞度,根本来不到我国。即使来到高昌城下,粮草也运不过来,那唐兵久等着饿死,到时候我们坐着不动就能把他们俘虏哦了,全部打发到地里做苦工去。”
高昌国群臣对于国王的分析深感叹服,王殿里一片”是啊,是呀”的附和声。高昌王一高兴,传令摆酒相贺。
所有的肉都是现杀现宰,立即有人抓来几只羊,在王殿前就地剥皮。一刹那手抓羊肉做成,大殿里,君臣几十人就顺势在地毯上坐了下来,准备迎着丰盛的大餐。
“喝!”高昌王两手攥住酒囊对大臣们叫到:”即为可汗,当与天子匹敌,凭什么让咱们听他唐朝的!”
一酒囊黑葡萄酒还没灌完,就听到王殿外的马蹄声,一阵慌乱之声。王子曲之声踉踉跄跄的跑了进来,手指着殿外,带着哭腔道:”父王,大事不好了!”
高昌王手一哆嗦,酒囊被抖落在地,惊问:”怎地不好?”
“唐军三万大军,已。。。已经到了绩口了!”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三章 谢唐昌的朝拜(上)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唐城管大队》更多支持!
泰山脚下的山东临濮县以东有一个不大的村落,叫古槐村。±,村名得之于村东那颗老槐树。这颗老槐树粗壮古朴,枝叶繁茂,浓荫如盖。
相传栽植于北魏孝文帝时,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年。
百年多来,这老槐与古槐村的人们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它的浓荫可供乘凉,落叶可代柴薪,他那芳香的繁花给人们以愉悦,它那硕硕子实又是孩子们作“槐胶子”取之不尽的材料。它像历史的见证人一样,俯视着古槐村的沧桑变化,倾听着古槐村人民的哀怨与欢乐。
在古槐之南,有一座看起来很是气派的民房,那是谢唐昌一家的新居。
谢唐昌本名谢长盛,三年前,他因为年轻气盛和乡民发生械斗,一不小心,将对方打成重伤,被官府抓进了大牢,因为家中没有钱财将他赎回,所以他就一直在大理寺的牢里过着被囚禁的日子。
前年,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又给皇帝陛下诞下一名小公主,小名兜子,睿智明达的李二陛下龙颜大悦,但是得知自己的这个小女儿天生体弱,恐会早夭之后,宣布大赦天下,祈求上苍保佑自己的这名小女儿能够平安长大。
当时那一场大赦也把一直在狱中囚禁的谢长盛给放了出来。
唯有在大牢中待过的人,才知道身陷囹圄的滋味,两年的牢狱生涯简直就如同在修罗地狱中一般。让谢长盛不愿多去回想。
这一次能受陛下的恩赐。从狱中被赦免。让他感激涕零,发誓洗心革面、从新做人。
从大理狱中出来后,他将名字改成了”谢唐昌”,希望大唐永远昌盛下去,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皇帝陛下的感谢。(
而今,他重回古槐村,凭借着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性子,一咬牙。拿出家中仅余的一点积蓄,将官府分给他的那十几亩地全部种上了玉米,翌年,地里的玉米大丰收,亩产四十石的产量也让谢唐昌笑的合不拢嘴,将玉米变卖之后,日子一下子就好了起来,自己也是拿着这笔钱在古槐村娶了一个当地的媳妇,生了两个孩子。
谢唐昌常常感慨,他现在能拥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皇帝的皇恩浩荡。所以他对大唐的皇帝陛下,有着一种近乎膜拜的崇敬之心。
前些阵子在去县城买东西的路上。谢唐昌看到有许多士子们手捧报纸,似乎都在谈论着什么,好奇的围了上去,谢唐昌就听到了让他整个人都浑身一震的消息,那就是皇帝陛下要去泰山封禅,封禅的路上要经过临濮县,接受百姓的朝拜。
谢唐昌在三确认的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后,整个人都激动的不能自己,皇帝陛下远在长安,自己在山东,原本以为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一睹天子真容,可是现在,一个天大的荣耀摆在面前,怎能让他不激动。
回到家,谢唐昌信誓旦旦的告诉自家婆娘,自己准备带着全家老幼一起去临濮县朝拜天子陛下。。。。
。。。。。。。。
未央宫的宴会结束了,李渊喝的酩酊大醉,在宫女侍婢的搀扶下回了大兴宫,李二没有离席,在文武百官和外族使者离去之后,他留下了几个人,像是想要说些什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