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十九军在朝鲜_吴信泉【完结】(100)

  进入午夜,枪炮声稀疏下来了。这一天一夜的激战,一一七师毙伤敌人850余名,俘敌2500余名,共歼敌3350余名;击毁和缴获坦克、汽车200余辆、各种大炮100余门。

  当我们三十九军和四十二军分别接到一一七师这一辉煌战果的电告后,当即回电表示热烈的祝贺!战斗结束后,全师受到了中朝联合司令部和政治部的通令嘉奖,三四九团、三五一团和三五○团一营荣立集体三等功。

  部队在打扫战场的时候,10多架美国飞机在夏日至鹤谷里之间的公路上狂轰滥炸,投下许多燃烧弹,把他们那些狼狈不堪的坦克、汽车、火炮等炸成了一条火龙,10里以外清晰可见。我们的指战员们当场嘲笑道:“美国佬毁灭他们战败的罪证倒是挺及时挺积极的哟!”

  最令人气愤的是,当我们的部队押着800多名美国俘虏转移的时候,几架美机追来袭击。指战员们招呼俘虏们:“为了你们的生命安全,赶快疏散隐蔽!”

  可是,俘虏们抬头看见的是他们美国的飞机,不以为然地原地坐着,怎么喊也没有动的。没有想到,美机竟然向他们自己人俯冲扫射下来,打得俘虏们用手指着飞机,嘴里骂着娘,纷纷抱头躲避。美国飞机洋洋得意地飞走了。押送部队清点了人数:美机此举竟打死打伤100多美俘。

  指挥全师打赢了这场歼灭战的张竭诚师长站在朝霞映照的山岗上,望着刚才发生的事情,禁不住好笑起来:此时此刻,作为驻远东美军总司令和所谓“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将军,会作何感想呢?

  横城之战刚刚结束,中朝联合司令部、政治部就给一一七师发来了嘉奖令:此次战役,你师能圆满插断横城以北之敌退路,并俘虏敌2000余人,坚决阻击了横城北援之敌,对整个战役起了重大作用。此种战斗作风,堪值嘉勉。望激励你部为歼灭更多的美军而努力!

  中朝联合司令部、政治部

  1951年2月13日

  横城大捷后,一一七师的部队押着一批又一批的美军俘虏和伪军俘虏从战场下来了。战士们一个个昂首自豪,俘虏们一个个垂头丧气。

  在五琴里,师政治部青年科长汪昌满、保卫干事商震、陆驰和英语翻译组长李树滋负责800多名俘虏们登记和管理。三五一团三营派部队押送这批俘虏到战俘营去。

  战斗结束后,彭仲韬怀着沉重的心情,到两处安置伤员和烈士的地方看望了为这场战斗的胜利而献出鲜血和生命的有功之臣。他看到了自己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一营营长赵希刚倒下去时右手还握紧着拳头,身子向前挺伸着;出席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那个五连指导员曹根福,牺牲时手中还紧紧地攥着敌人的头发……他们脸上、身上的血污都未清洗。彭仲韬告诉身边的人:“赶快弄水给这些为祖国、为朝鲜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英烈们净身。”

  说完,他又来到伤员们中间,看到了身负重伤的二营教导员邹锦章,便伏下身子呼唤着:“锦章同志!锦章同志!”

  邹锦章这位苏北参军的老战友,头部、腹部受了重伤,已经不能说话,只是费力地睁开眼睛望着彭仲韬,强忍着伤痛想说什么但无力说出来。第二天,卫生队向团里报告:邹锦章同志伤势太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彭仲韬升任一一七师政治部主任。他在顺川石田里怀着念念不忘的战斗激情写下了题为“战鹤谷里”的诗篇,归纳了这场战斗的经历:夕阳西下,夜幕降临。

  远远望去,

  人影绰绰,村落隐隐。

  一支英雄的队伍——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一七师正在向敌人大兵集团的夹缝中穿插,

  向夏日鹤谷里挺进。

  路——

  陡峭险峻,

  冰上又铺了一层新雪,

  跌倒爬起,步步艰辛;

  虎狼野虫恐怕也畏惧三分。

  为了完成战役穿插任务,

  战士们,

  手脚并用攀雪山,

  抱枪紧带往下滚。

  汗水湿透了棉衣,磨撞得鲜血淋淋!

  中途两次遭遇战,

  扫除了敌人的前哨分队;

  仇恨铸成的尖刀,

  向美伪军的咽喉逼近。

  天将拂晓,

  大雾笼罩着山群。

  通向横城的公路上,

  灯光宛如一条长长的火龙,

  发动机的咚咚声清晰可闻。

  打!

  刹那间——枪炮声犹如从天而降的电火霹雷。

  山野回荡,

  曳光弹划破夜空——空梭腾飞。

  三营迅猛攻占西侧高地,

  打垮了敌人;

  二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过公路,

  把美军赶到丁碧鹤山底——上下加云。

  天亮了,

  敌机低空盘旋,

  像一群无枝可栖的巨鸟,

  翻来覆回,

  发出刺耳的啸音……

  一一七师横城大捷是张竭诚师长指挥全师作战最成功的一次战斗,创造了志愿军一个师歼敌(3300余人)最多的模范战例。不久,他就调到军里担任副军长兼参谋长了。

  第11章 历尽艰辛重返部队

  一支奇特的队伍走上朝鲜前线——朱品先带领上千人的军归队团,历经艰险,遇到邓华副司令员才找到部队1951年3月间,我突然收到一一七师三五一团政治处主任朱品先的一封信,大意如下:“吴军长:我受三十九军留守处的委托,同军司令部刘奇炎参谋一起带领我们军1100余人的归队团,于今年1月下旬从辽阳出发,徒步长途行军入朝寻找部队,沿途克服了种种困难,历时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部队,现已回到各师,无一减员,而且多出10多人。特此报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