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司令官奥保巩大将接口道:“不错,俄国腹地距离此处遥远、日本海路被断,以我们目前的兵力无法应对华军的挑战。吕梁野心勃勃,对于满洲的野心昭然若揭,我军必须赶回满洲经营防御,以防华军进入东北。”
袁世凯焦急的将目光转向儿玉源太郎:“司令官阁下,日俄两国明哲保身本人非常理解,但是唇亡齿寒,一旦华军占领华北和西北,就会和两国势力范围接壤,吕梁对于东北、蒙古和新疆等地的野心路人皆知,尤其不会放任东北置于日俄两国的统治之下。当北洋军失败,以两国的兵力能否抵挡华军的进攻?满洲、蒙古等地能否保全?甚至朝鲜和西伯利亚也会置于华军兵锋之下。此事不是我袁世凯一人之事,不如盟军集中兵力与华军在华北展开决战,利用兵力优势和地利优势,即使不能彻底击败华军,也能使其元气大伤,从而获得华北、东北等地的安全。司令官阁下被称为‘智将’,不会看不出其中的要害关系吧!”
“盟军数量、编制和后勤情况如何?”儿玉源太郎问道,身侧的明石元二郎、奥保巩等人都知道元帅动心了,不过话已出口,不好当场反对。
为了能与日俄军队获得平起平坐的地位,袁世凯在之前授予段祺瑞等高级将领军衔,其中呆在会议室中的段祺瑞正是上将军衔,在奥保巩、帕杰罗夫等人面前不吃亏。
见老大看向自己,段祺瑞当即站起来说道:“盟军分为北洋军、日军和俄军三个部分,其中北洋军分为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第一集团军位于黄河前线,第二军挡在郑州一线,第三军挡在徐州一线,第二军充当预备队,驻扎在济宁至安阳一线,兵力二十一万九千人,士兵训练时间长、经过多次实战,军官都经过正规军校教育,武器装备比较先进,机枪和火炮、弹药等物资比较充足。”
“北洋军第二集团军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组建的新军,目前已经初步整编训练完成,兵力十九万五千人,武器弹药相对充足,驻扎在北京、天津、张家口一线,充当盟军总预备队。”
帕杰罗夫道:“俄军远东集团军总兵力十万三千人,驻扎在河北邯郸至石家庄一线,武器弹药比较缺乏。”简单一句话后帕杰罗夫便不再开口,很明显他对决战华军的兴趣不大,所以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奥保巩道:“日军华北集团军驻扎在山东省济南、潍坊、临沂地区,兵力十万一千人,武器齐备,但是弹药储备不足,估计经不起几场大战的消耗。另外华北集团军还要负责对青岛港华军的防御,因此用来进攻的兵力不超过八万人。如果华军增兵青岛港,通过这里开辟第三条战线的话,形势更不乐观。”
听完儿玉源太郎基本有数,是否撤军还要和国内商议,不过陆军部差不多由自己说了算,自己制定的战略基本上会获得通过。
第三百零五章 第二次北伐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袁世凯说的很对,唇亡齿寒,利用兵力的优势与华军决战比撤回满洲后再单独抵抗好得多,趁着现在盟军还没有解散的时机,说不定能打败华军。从对方的角度看,华国多年征战,士兵疲惫、国力消耗巨大,肯定支撑不起高强度的消耗战。
这场赌博是利用十万士兵为筹码,虽然筹码很大,但比起胜利后获得的收益来还是值得的。盟军陆军司令部日俄两方向国内发回请示电报后,当天日军就接到了回复——同意儿玉源太郎元帅制定的战略,一切由儿玉源太郎决断。
日本已经什么都没有,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一无所有的人不怕失去更多,再说那十万军人如果回国的话怎么养活他们还是个问题,还不如在华北拼一下,说不定会给国运带来转机。日本国内对于儿玉源太郎和那十万部队寄予厚望,要不是运输不便和后勤不足,还会从国内增兵。
相比之下俄国人小气得多,尼古拉二世这段时间焦头烂额,对外扩张的野心屡屡受挫,国内的经济疲软、物资紧张、革命暴动此起彼伏,财政状况让人崩溃,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剿灭乱党的战斗和重建太平洋舰队、建造购买新的战舰以弥补对马海战的损失。对于远东的乱局尼古拉二世一度有放弃的想法,后来是因为英国组织盟军时承诺只需要俄国付出军队,其他的后勤物资全部由盟军提供,这才同意派兵。
南海大海战的结果传到冬宫后,尼古拉二世大喜过望,人就是这样。不分种族和人种,只要看到别人过得不如自己好、我就幸福了。对马海战让俄国海军战舰损失殆尽,俄国成为全世界的笑话,尼古拉二世在自己的欧洲亲戚面前实在抬不起头来。
现在英国人遭遇了比俄国更惨的失败,尼古拉二世可以放心大胆的参加欧洲皇室的聚会,并吹嘘英国海军还不如俄国海军。因为俄国海军损失的战船数量和质量都不如英国海军。这种事怎能不让尼古拉二世高兴?这甚至是几年以来沙皇陛下得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兴奋中的尼古拉二世直到帕杰罗夫发回请示电报后才想到远东还有十万大军处于危险中,不撤军的话一旦那十万军队被击溃,那么俄国在满洲和远东地区就没有多少军力,国内的情况也不允许从欧洲调兵,如果华军随后攻击满洲和海参崴,拿什么来抵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