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毙了两名吓坏的士兵后,大冶熊二和几名日本教官跑到防空武qì面前,指挥韩军士兵开火,直到敌机完成任务,即将离开,操作防空武qì的韩军士兵才找到门路、设置好防空炮弹的引信,第一发炮弹在一架敌机左侧开花,很快第二枚炮弹飞出炮膛,仍jiù没有命中。
另一侧的防空机枪也开始开火,并幸运的击中了一架敌机的机翼,但没有对那架飞机造成致命伤害。
天空中两架飞机开始加速、抬升,意识到地面上有能够威胁到自己的武qì后,两名飞行员只想迅速离开这片威胁的区域,之前的狂妄消失的无影无踪。
只是还没有离开,一架飞机就被地面防空炮火击中,出口到朝鲜的战斗机偷工减料严重,机身结构强度和材料强度都要比华军使用的战斗机差很多,当一枚20毫米口径炮弹击中这架飞机的机身后,剧烈的爆zhà使其断裂成两半,并失去控制掉落下来,一头摔在韩军阵地前方一千多米处。
第三百四十七章 第二次汉城战役
很难说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意义是倒退还是进步,战争意味着破坏、意味着死亡,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明,很有可能被一阵炮火摧毁的无影无踪,历史上许多灿烂的文化都因为战争而消失。另一方面,战争又促使人类不断创新,不断寻找克敌制胜的新技术,这又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进步。
现如今所有人都在享受着计算机技术带来的福利,但这种技术最开始是用来测算导弹精度的。放在半岛战场上这个理论同样适用,刚刚步入二十世纪的各国,就在华国先进武器的压力下研制出二战时期才出现的反坦克炮、坦克、防空炮、战斗机等,比如坦克,各国直接仿制华国t01型,从外型上看,比一战时期出现的水柜坦克不知高明多少。另外坦克机构设计、负重轮设计、坦克炮使用、装甲设置、动力系统等等都要超出一战水平,在战争面前,世界的科技进度提升好几个档次,也少走了太多弯路。
金钟虢在享受先进武器的同时,也在经受科技带来的阵痛。地面战争发起之前,他的空军就已经损失了七架飞机,通过飞行员的反馈,得知韩军阵地上出现了两种防空武器,一种是防空火炮,一种是防空机枪,可以在两千米内对飞机造成巨大的威胁。建议以后的空中侦察最好在三千米以上进行。
空军的损失没有阻止金钟虢发动进攻的决心,22日,朝军集中六万多人,从汉城右翼发动猛攻。在没有炮火支援、弹药缺乏的情况下,朝军士兵表现极其英勇,进攻中的连队往往全部战死,仍旧不后退一步。
第一天的战斗中韩军丢掉了第一层防线,自身伤亡五千多人,却对进攻的朝军造成了一万六千多人的死伤。得到美日物资支援后,双方的火力强度此消彼长,反而是韩军占据了火力优势。
占据第一条防线的朝军再也无力继续发动进攻,士兵们厌战情绪极为强烈,他们开始对送死一般的冲锋表现出对抗态势,军官们挥舞着手枪,甚至击毙违抗命令的士兵,都没有让他们屈服,金钟虢也不得不下令终止进攻。
不过此次战斗并不是没有亮点,投入使用的三十辆坦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冲锋在最前沿,抵挡敌人射来的子弹,并吸引了敌军阵地上的大部分火力。韩军投入使用的反坦克炮根本无法穿透t01的正面装甲,不是被弹飞就是留下一个黑漆漆的弹痕,而坦克上的76毫米坦克炮却可以对韩军阵地上的火力点形成精确打击。正是靠着这三十辆坦克,朝军才攻占了韩军第一道防线,不过还是有十一辆坦克被击毁,坦克的侧面、后部装甲,履带等都是比较薄弱的部位。
让金钟虢作出停止进攻命令的还有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韩军从开里方向的进攻再次开始,不顾伤亡的进攻、加上优势的火力,终于让防守的朝军崩溃,缺少弹药,再坚强的军队也得崩溃。
左翼失手、右翼进攻乏力,春川方向姜席间军团又迟迟打不开局面,金钟虢不得不下令大军暂时后撤,回到边境线附近组织防御,等待获得充足的后勤补给后再作打算。
第一次汉城战役结束,朝军投入近三十万兵力,一开始凶猛进攻,差一点攻入汉城,最终却被迫后撤,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朝军又回到出发点。损失了近四万名士兵后,没有获得任何进展。
战役结束后刘在世趁机对金钟虢发难,要求金钟虢为此次失败负责,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金钟虢在军队中声望大跌,李光竹对总司令的位置虎视眈眈,但金钟虢很快稳定了局势,他在军中多年的经营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彻底消失。姜席间和河东讯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对金钟虢的支持,大部分中高级军官还保持着对金钟虢的敬畏。
眼看无法推翻金钟虢,刘在世又生一计,邀请华国全面介入朝军指挥系统,接管战斗指挥权和后勤指挥权,这相当于将所有的权利交给华国控制。军官团吕奉将详细汇报传递给国内后,华国也对朝军的不配合表示失望,并表示如果朝军继续坚持**指挥,华国将减少对朝鲜的物资供应。
在各方面的压力下,金钟虢不得不交出朝军指挥权,保留总司令的职务,在新成立的朝军指挥部中担任总指挥,不过真正的指挥工作由军官团接手,吕奉担任副指挥,乐非、何广厦、吴佩孚、孙传芳等中下级军官抵达各个军团,从事实上获得了朝军的控制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